这个春节,哪吒成为海峡两岸头号最燃“红人”,在2025蛇年春节上映的诸多影片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下面简称《哪吒2》)可谓一骑绝尘。顶着黑眼圈的小哪吒,用三头六臂撕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 在岛内,《哪吒2》未播先热。台湾青年陈思默表示,《哪吒2》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动画的实力,更让她对中华文化的现代演绎,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时候在电视机上看《哪吒闹海》,到书本里读到他的故事。”她说,自己算得上是哪吒的“老粉”了。此外,还有来大陆的台湾民众纷纷晒出自己的电影票根、电影周边,引来不少岛内网友直呼,来大陆必须安排看这场电影。 ![]() 哪吒信俗跨越海峡 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哪吒再熟悉不过了。闽台地区是哪吒信仰的重要流行地之一,哪吒在当地被称为“太子爷”或“中坛元帅”,深受民众尊崇。哪吒传奇故事、乡间戏台上哪吒形象都是闽台两地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 台南市新营太子宫明清之际,闽南百姓跨越海峡迁徙宝岛。他们依照故乡的模样,几乎完整复制了闽南的信仰系统,哪吒香火也飘过海峡,在台湾各地绽放为太子宫的歇山燕尾,如今已经有数百座供奉哪吒的庙宇遍布全台各地。 在台湾各地开枝散叶的“小哪吒”也从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台湾信众回到四川宜宾“寻根”,当地翠屏山的哪吒行宫正是被海峡两岸公认的哪吒祖庙。 共同演绎 从父辈的哪吒到我们的哪吒 《哪吒2》不仅是传统神话故事的新编演绎,其中蕴含“哪吒精神”更在两岸引发共同的文化自信和情感共鸣。 这种对哪吒形象的演绎,数百年来在两岸一直持续。传统上,哪吒形象多为威严的战神模样,象征着武力超群和降妖除魔。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还出现了“电音三太子”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将传统哪吒信仰与现代电音文化相结合。这些哪吒的形象,共同成为了祖辈和父辈心中的哪吒。 ![]() 而如今从2019年大获成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到今年春节档大火的电影《哪吒2》都是在经典神话人物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合理叙事,使观众感受到既经典又现代的气息,这些哪吒的形象,共同构建了两岸年轻一代心目中的哪吒的形象。 以哪吒为背景的电影不断被搬上银幕,吸引着两岸年轻人走进电影院,一刷再刷。 ![]() 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神话人物哪吒,点燃了乙巳蛇年新春电影市场。在两岸,类似哪吒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共同构建起两岸割不断的文化DNA。不少台湾青年都表示,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又充满了想象力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相信两岸电影人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现代观念激活古老故事,共同带着民族文化自信漂洋过海。 来源:看台海 作者:朱煜宸 流程编辑:U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