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30多年前,中国公开提出“韬光养晦”,为何西方任由中国强大? ...

2025-2-9 17:16| 發佈者: admin| 查看: 846| 評論: 0

摘要: 有西方学者或者政客认为,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庞大的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改革,并将其发展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军队,这种“暴兵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而西方之所以后面才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就是因为所谓“韬光 ...

有西方学者或者政客认为,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庞大的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改革,并将其发展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军队,这种“暴兵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而西方之所以后面才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就是因为所谓“韬光养晦”的战略,让西方“误判”了20年。应该说,这一说法固然有其道理,虽然它更侧重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而军事现代化是中国崛起后最后才表现出来的。

“韬光养晦”的战略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的,要略晚于“改革开放”,之所以没有随着改革开放而配套提出,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时,全球两极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还不必“夹着尾巴”做人。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成为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美帝国主义的刀锋随时可能转向中国,在此情况下,岂能不“韬光养晦”?

这一点从“韬光养晦”完整28字方略中可以看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基本上都是“防守为主”,特别提到“决不当头”,只有最后一句“有所作为”,有主动出击的意思。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多么的恶劣,这才有了“韬光养晦”的战略。

那么“韬光养晦”又具体是什么意思?所谓“韬光”,指的是隐藏自己的光芒、才华或行迹,不使外露;“养晦”则是指修养自身,隐藏自己的意图,在暗处默默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具体到国家事务,一是“搁置”争端,比如南海争端、台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二是不与他国进行意识形态的论战;三则是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维护国内大局,积蓄实力,着眼长远发展。

应该说,“韬光养晦”也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凡是以忍为主,既不当头,也不出头,默默向上游。按道理讲,中国都喊出“韬光养晦”了,西方的专家对照查一下“英汉词典”,就能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怎么会被中国的“阳谋”所震惊呢?乃至于到了数十年后,这才发现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几乎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是什么导致了西方的“战略失明”?

首先,“韬晦”战略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想象一下,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如果中国还和以往一样,动辄与别国论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辄“输出革命”,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在单极世界来临之后,中国表现得非常温顺,特别是在克林顿时期,也即美国霸权如日中天之际,面对大使馆被炸的巨大耻辱,中国将“韬晦”战略发挥到了极致,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最终赢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次,西方对于中国存在“高度幻想”。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之所以选择“暂时放过”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西方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迟早也会如东欧和苏联那样,最终选择自动变色,美欧将会“不战而胜”。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美西方的全球大分工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因此,他们坐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最终拥有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其三,“天下无敌”之后,美国战略迷惘了。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天下无敌,找不到对手,战略上陷入了迷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在通过轰炸大使馆试探中国后,美国毅然踏上了“反恐战争”的不归路。2001年中国GDP仅为1.34万亿美元,仅占美国的12.7%;2024年中国GDP为18.94万亿美元,占到美国的61%,2021年更是曾占到美国的77%。由此可见,美国深陷阿富汗的10多年,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10多年。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那就是美国匆忙结束阿富汗战争,重返亚太,并宣布,中国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手”。所以,中国之所以会貌似“突然”崛起,固然离不开“韬光养晦”对西方的“战略麻痹”,但更多的,还是西方自己的“战略失误”和“战略失焦”,他们认为中国会步入苏联的后尘,他们深陷反恐战争,都给了中国迅速崛起的黄金时间,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就已经诞生了。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22 23:39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