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著作权局(USCO)本周发布的人工智能问题报告,对这一难题给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单纯向 AI 系统提供提示词的用户,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控制,使其成为输出内容的作者。

美国著作权局举例称,以目前广泛商用的 " 文生图 " 应用为例,使用者在输入提示词时可能反映出了某些想法或者概念,但无法控制最终表达的结果。在现实情况中,AI 会在内部对提示词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
下图以生成一张 " 穿着长袍、戴眼镜、读报纸、抽烟斗的猫 " 为例,使用者并没有明确图像中的细节,例如猫是什么颜色、什么姿势、具体穿什么衣服,这些都是 AI 系统自行填补的内容。

这一解释,也意味着像《太空歌剧院》这样的知名 AI 作品,将继续无缘在美国申请版权。这张图片使用 Midjourney 创作,作者为了申请版权,已经与美国著作权局斗争两年有余。

在这份指引中,美国著作权局也同时明确,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并不一定会影响作品受到法律保护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逐案分析。
美国著作权局举例称,艺术家如果将自己的作品输入到 AI 系统里进行调整,例如为插图增加 3D 效果。作品中的 AIGC 元素依然无法申请版权,但如果原始作品能够被识别,其中 " 可感知的人类表达 " 仍然受到版权保护。

更进一步的是,如果人类对 AI 生成的作品进行显著的创意修改,那么整部作品都能获得版权保护。例如一部漫画中含有 AI 生成的图像,只要人类对这些图像进行编排,并与人类撰写的文本配对,整部漫画都能受到保护。电影也是同理,包含 AI 特效的电影可以申请版权保护,即使 AI 特效本身并不受到保护。
美国著作权局并不否认,未来可能有一天,人工智能系统会发展到允许用户对输出过程施加极其多的控制,以至于系统本身的贡献变得机械或呆板,但截至目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