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 月 2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正在考虑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额外关税,这一表态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凸显了特朗普对于关税政策近乎 " 偏执 " 的态度。

对于支持者而言,特朗普反复强调关税并非美国民众的负担,而是 " 由他国支付 "。在 1 月 20 日的就职演说中,特朗普公开表示,将通过向外国征收关税 " 来让本国公民富裕 "。这种言辞虽然迎合了选民的本土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但实际上是对关税基本逻辑的误导。激进的关税政策不仅不会带来特朗普所承诺的经济繁荣,反而可能让美国民众付出更高的代价。
关税的基本逻辑
尽管在措辞上特朗普总是强调 " 向某国征收关税 ",但实质上,关税是一项国内税,征收对象是进入本国市场的他国商品,而支付关税的并非出口商品的外国公司,而是进口商品的本国公司。某种意义上,特朗普推崇的任何关税都是美国国内公司向美国政府缴纳的直接税。2023 年,美国共进口约 3.1 万亿美元的商品,并在其中征收了约 800 亿美元的关税,约占美国当年税收总额的 2%。

答案有三种可能。第一,消费者买单:美国进口公司通过提高零售价格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第二,进口公司买单:美国进口公司维持零售价不变,通过压缩利润自行承担关税成本;第三,出口商买单:他国公司降低出口价格以保持竞争力,从而承担部分或全部关税成本。
就特朗普第一任期所施行的关税政策而言,第一种可能,也就是消费者支付更高的商品价格最为普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2021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 年到 2020 年,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关税成本的绝大部分。仅洗衣机一项产品,美国民众每年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要额外支付 15 亿美元。美国经济学界就警告,没有理由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所施行的关税在 " 谁来买单 " 这个问题上会有任何不同。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研究所此前预测,特朗普进一步的关税政策会让中等收入的美国典型家庭 " 每年损失约 1700 美元 ";更为左翼的美国进步中心基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甚至认为,这一损失可能高达 2500 到 3900 美元。
关税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吗?
有趣的是,特朗普并非意识不到关税会带来消费者价格的提升,但是他采取了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话术为关税政策进行辩护:为了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2024 年 9 月,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中表示,因为关税," 美国工人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流向外国,相反,外国要担心他们的工作机会流向美国 "。
特朗普的话术高举本土主义和保护主义大旗,迎合的正是美国本土产业工人的利益和诉求。在特朗普主义兴起之前,美国社会被认为过于忽视本土制造业,大量工作岗位因为全球化产业转移而消失。数据显示,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时,美国国内有近 1700 万个制造业岗位;22 年后到 2016 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 1200 万。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为本土利益而战,但实际上在经济逻辑和实践效果上都难以成立。无论是消费者承担高额成本,还是制造业就业态势未见起色,关税最终只会让美国民众付出更多,收获更少。这种以 " 美国优先 " 为名的经济策略,无疑让美国陷入经济孤立之中。从短期来看,这种政策可能赢得某种选举政治的红利;但从长期来看,它只会让美国更脆弱,失去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