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罗思义在一场学术活动上。(环球人物记者 侯欣颖/摄) 罗思义,生于1947年,本名约翰·罗斯,英国经济学家,曾任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24年9月30日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这是《环球人物》记者第二次专访罗思义。 上一次采访在两年前。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罗思义在英国伦敦的家中接受了记者的线上采访。他剖析了中国在抗疫同时的经济表现,“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 2024年11月30日,罗思义在上海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 这一次采访在上海。圣诞节前夕,罗思义匆匆赶到中国,参加了一场学术活动,接受了几家媒体的访谈邀请。事实上,这些年来,罗思义早已习惯频繁往来于中英两国的日子,“中国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之一’”。 时隔两年,我们的对谈仍旧开启于中国经济这一话题。 “不再是技术追随者,而是技术领导者” 《环球人物》:您如何看新冠疫情后的中国经济? 罗思义:显然,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影响中恢复。但在世界范围内,仍有些国家还没有完全复苏。 2019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20%,即每年增长超过5%。我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相当不错。下半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适度的刺激政策,以确保实现5%的GDP年增长目标。而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约为2.5%,欧洲则略高于1%。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两倍,是欧洲的四五倍。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稳步的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新质生产力。这一过程将会持续下去,中国正发展成为一个掌握高科技和核心生产力的国家。 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一变化。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当时很难想象,中国在哪一行业的技术水平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0多年前,中国在一两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是领先的,但规模很小。现在,在一系列重要领域,中国不再是技术追随者,而是技术领导者。这样的变化和升级令人惊叹。 《环球人物》:一些西方媒体鼓吹“中国经济见顶论”。您怎么看? 罗思义:“中国经济见顶论”荒谬至极,纯粹是意识形态上的攻击。 刚才说到,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美国与欧洲。如果中国经济被认为面临危机,那全世界没有国家不面临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适度放缓了?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整个世界经济目前都放缓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仍遥遥领先。 第二个原因更有技术性,是因为中国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出现下滑。在中国有很多关于内需、消费的讨论,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看,似乎在投资的占比中并不大。但由于中国资本存量巨大,因此每年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也很大,这拉低了其净投资占比。实际上,这几年几乎所有国家的固定资产净投资都下降了(无论是额度还是比例),因此各国经济增长都在放缓。 “中国经济见顶论”根本就是谎言。他们说中国经济放缓,是在同过去的中国相比较,那是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事实就是,美国经济也放缓了,欧洲更是严重放缓。 相反,我这30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一直表现出韧性和活力。中国这样的发展势头预计还将持续很久。 《环球人物》: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罗思义: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挑战和内部挑战。 首先,我必须要说,美国是如何与中国竞争的。美国若通过内部改革以加快经济增长,这将非常可取。但美国政府没有这样做,而是投入了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军费开支。根据官方数据,美国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事实上,这一数字并不准确,军队养老金等本应列入军费预算的开支都被隐去了。如果美国不这样做,其年增长率只能保持在2.1%。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学游戏。 另一方面,美国正试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在这一方面,美国曾有成功的记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美国通过迫使这两个国家提高汇率,从而限制它们的出口,成功拖慢了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我认为,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包括制裁在内的措施都不会奏效。这些措施或许会造成一些短期问题,如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在短期内对华为全球的移动通信、手机业务造成了损害。但三四年过去了,华为克服了困难,研发出了自己的系统。 美国无法在与中国的和平竞争中获胜,它或将试图进行一些军事挑衅,比如在台湾省周边、在中国南海海域的挑衅。我虽然不是中国公民,但我必须要说,中国要更加强化自己的防御能力,更重视安全问题,夯实自己的国防实力。 第二个挑战来自中国国内。在追随技术时,你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因为科技是成熟的,是百分之百行得通的;但中国成为技术领导者后,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开支,包括巨额的试错成本,同时需要持续提高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老实说,我认为这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环球人物》:放眼全球,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上,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罗思义: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一直在引领全球增长。 现在,全球有两股经济力量。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大型经济体正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快速增长;而美国和欧洲则转向保护主义,增长缓慢。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化分工更加深化,这也将成为中国与全球大型经济体发展合作关系时的真正优势。比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建国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中国经济必然会非常成功” 罗思义的“中国启蒙”是一本诗集。上大学时,罗思义开始读中国诗的英文译本,李白和杜甫是他最喜欢的中国诗人。1969年,为研究毛泽东政治与哲学思想,他开始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对中国经济也有了一些了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罗思义又将目光投向改革开放的中国。 也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罗思义深入研究苏联经济。1991年,“见证了苏联解体”的罗思义受邀前往莫斯科,“去撰写关于俄罗斯经济的文章”。他回忆,当时自己“试图阻止俄罗斯采用西方经济机构主张的带有自杀性质的‘休克疗法’”。 在莫斯科,罗思义住了8年。这8年,俄罗斯遭受了全球历史上和平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从1991年至1998年,俄罗斯GDP下降了40%。 与此同时,罗思义也在持续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1992年,还没来过中国的他,就撰写了一篇在其学术生涯中十分重要的文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何成功,而俄罗斯为何落败?》,“神预测”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我当时就相信,中国经济必然会非常成功,因为‘改革开放’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 回到英国后,罗思义任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成为时任伦敦市长的经济政策负责人。2005年,他首次以伦敦市政府官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匆匆访问了北京和上海。 现在想来,罗思义还有些遗憾:“根据日程安排,当时我每年只能来中国两次。”而那时,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快车道,这样的吸引力,让身为经济学家的罗思义无法抗拒。 2009年,罗思义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后来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一名外籍研究员。自此,罗思义开始花更多时间待在中国。他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每天都有与中国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别误读中国经济》。 这些年,罗思义完成了几本颇具影响力的书。在《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与《别误读中国经济》中,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肯定了中国将固定投资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做法。事实上,他早已在书中回应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诸多质疑,“西方媒体根本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是简单粗暴地妄加‘预测’中国经济深陷危机”。 “祝贺老罗,实至名归” 亲历中国十几年的发展,罗思义的观察不仅体现在数字中,他的感受也极具温度。 2023年3月,合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正在焊接组装车辆。 罗思义同记者感慨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快。“我经常往返于北京与上海之间。恼人的是,多年前,这一路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你必须从市区去机场,办理登机手续,飞到另一座城市,再从郊区进入城市中心,特别折腾。而现在,我坐高铁,带着电脑,上了火车,插上电源,打开无线网络,就像在办公室一样,十分舒适,并且节省了时间。” “还有一件事情,我似乎没完全跟上中国的发展节奏。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外’,中国的线上支付系统使用起来并不容易,我还是要去银行柜台办理各种事务。我的翻译对我说:‘你看,谁还去银行?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外国人。’”罗思义耸耸肩,笑着对记者说,“我老了,彻底过时了,15年前刚来中国时,我还是‘最前沿’的,哈哈!” 今年年初,罗思义带着他的孙子来中国旅行。他们去了西安,看兵马俑。“我们在兵马俑周围闲逛,看了很多东西,还请了导游。当时人山人海,但我们很开心。联系到我的经济学专业,我始终认为,旅游业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我在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任职时,就负责旅游业研究。我认为,当一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发达时,人们会想去那里看看新的东西,见识新的事物。因此,我是旅游业的忠实粉丝,看到这么多人在中国认识中华文明的奇迹,我非常高兴。” “因此,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专业角度,我都非常着迷于观察中国发展的所有历程。”罗思义说。 也正是因为在中国待得久了,罗思义与中国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互动。“50年前,我第一次读到李白和杜甫的英译版诗作时,就被感动了。但我花了50年才明白,中国古诗为什么能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诗中蕴含人类共同的情感。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人类普遍的告别经历,是一种直接、悲观却不伤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感悟又让我反过来思考英国——一些我早已习以为常但其实有着丰富内涵的现象。它让我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文化。” 今年9月30日,罗思义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他在微博上分享感悟: “我这一生都想做一些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当我成年后,我才明白,某个国家的局势在某个时间点对于全人类的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改写了欧洲的历史,1917年的俄国革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初的中国决定了世界的未来……所以,我会尽我所能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我的力量多么微小。如果我所做的事情对中国有用,那么意味着对人类也有用。中国政府颁发这个奖项给我,表明我所做的事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有用。因此,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满足的了。” 在这条微博下,网友留言:“祝贺老罗,实至名归。” (责编:赵欣悦、袁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