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向来被岛内社会视为台湾重要资产以及对外谈判的重要筹码,其 " 护岛神山 " 之名由来已久。不过,随着民进党执政进入第三任期,在全面 " 倚美 " 的路线之下,对于台积电,台湾社会的焦虑感远多于荣耀感。台积电未来还姓不姓 " 台 "?答案越来越令台湾人感到悲观。
对于台积电后续发展的焦虑与悲观情绪,根源于台积电近年来 " 被全球建厂 " 的规划。以往台积电 90% 的产能都在台湾,只有小部分在海外;今后这两项数据很有可能对调,变成大部分产能在海外,小部分产能在岛内。
除了对岛内产能做减法,一些美方激进人士这几年还频繁提到另一种极端情境下的极端处置方案,即在台湾受到攻击时," 帮助 " 台湾摧毁台积电及相关半导体工厂。理由是不能把先进技术留给大陆,但提出这一疯狂想法的人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台湾人的感受。
美国一边积极推动台积电产能外移,落实 " 搬空 " 策略,一边对搬不走的部分提前拟定 " 炸光 " 计划,这成为岛内社会 " 疑美 " 情绪持续扩散的原因之一。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叫喊声最大的美国在行动上却不是最快的。
早在 2020 年 5 月,台积电就宣布将在美国设立新厂,确定斥资 120 亿美元,设立 5 纳米工艺的晶圆厂,场址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此后,该工程预算不断调高,先是涨到 400 亿美元,接着又涨到 600 亿美元。
水涨船高的预算换来的却是遥遥无期的开工时程。根据台媒 12 月 30 日的最新报道,台积电亚利桑那厂第一阶段厂区将于近期准备 4 纳米制程量产,最快有望于 2025 年一季度末实现产出。原定于 2026 年开始量产 3 纳米的晶圆二厂,推迟到 2028 年才会量产。
相比 " 雷声大,雨点迟 " 的美国,日本在掏空台积电这件事上表现出后发先至的高效率。台积电在 2021 年 10 月才宣布在日本设厂的消息,隔年熊本一厂就开工了,今年 2 月完工激活,与此同时,台积电又宣布将建熊本二厂。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熊本一厂按计划已于 12 月开始量产,主要生产应用于图像传感器和汽车产业的 12 至 28 纳米制程逻辑半导体。熊本二厂,将生产更尖端的 6 纳米制程半导体,预料于明年 1 月至 3 月开工,目标 2027 年底投产,两间工厂总投资额 225 亿美元。
一厂已经量产,二厂即将开工,三厂也呼之欲出。有台媒注意到,日本熊本县知事木村敬今年 8 月抵台访问新竹科学园区台积电总部时,就曾呼吁台积电考虑建设熊本三厂。外媒 11 月披露称,台积电也有意兴建熊本三厂,专门生产 3 纳米芯片。
对于掏空台积电这项 " 大工程 ",美国喊在前头,未见其行而闻其声;日本则跑在前头,低调发言高调做事;当然效率最低的还要数德国厂,布局最晚,2023 年 8 月宣布建厂计划,今年 8 月才动土,量产最快要到 2027 年底。比较下来会发现,日本以最低代价、最高效能,吃到了台积电产能外移的最大红利。
抢先量产,意味着抢先赚钱。根据日本九州岛经济调查协会公布的预测数据,熊本一厂预计在 2021 — 2030 年的 10 年间,将为九州地区带来总计约 23 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比 2023 年底的预测增加 3 万亿日元。
岛内社会对于日本厂的担忧并不局限于经济效益,因为日本方面也十分注重先进技术的积累,以及先进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有分析指出,日本通过台积电逐步掌握半导体制造相关技术,并培养一批半导体制造高级人才。
当民进党政客面对 " 掏空台积电 " 质疑而打出台积电 " 根留台湾 " 的口号时,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了,人才和技术才是台积电的根。随着台积电海外布局频率与力度的持续强化,至少在日本的 " 根系 " 已呈现出越来越发达的趋势。
当岛内社会质疑台积电将变成 " 美积电 " 时,却没注意到,现实当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台积电率先变成 " 日积电 "。如果民进党当局的 " 倚美 "、亲日、" 抗中 " 路线毫无调整,也许不要很久,台湾人就会发现,台积电 " 护岛神山 " 的封号虽然没有改变,但所护之岛已从台湾宝岛变成了日本四岛。(文 / 关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