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方在8月份宣布对锑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已经过了四个多月。 如今,这一反制措施终于开始显现出其威力,让西方世界尝到了第一波冲击的苦涩。 (中国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德国化工巨头汉高,最近就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被迫暂停了四种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交付。 这些产品可是汽车制造商们的必备之物,而汉高去年仅与锑相关的产品就收入了超百亿美元。 如今,由于中国出口管制的实施,汉高不仅面临货源断供的困境,更麻烦的是,他们似乎还看不到中国通过申请许可的希望,只能另寻出路。 但锑这种稀缺资源,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替代者的? 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 在荷兰鹿特丹的现货市场上,锑的价格已经飙升至之前的三倍,一吨就要近四万美元! (中国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实,汉高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中方此次出口管制的真正意图,或许从近日加强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管制中可窥一斑。 中方明确表示,禁止两用物项出口给美国的军事用户或被用于军事用途,原则上不允许镓、锗、锑等物项对美出口,石墨相关则需更严格审查。 更重要的是,任何违反规定、将原产于中国的这些物项提供给美国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都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锑为例,锑对于美军的弹药、通讯设备、夜视仪等制造至关重要。美国金属技术新闻网)这无疑是中方对美国打压中国芯片行业的有力回应,但更深层次地,这也是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格局变化的一种体现。 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凸显,台海局势等问题更是让中美爆发冲突的风险不容忽视。 而锑等物项在武器装备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使得中方的限制出口措施具有极强的军事反制意味。 当然,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使得完全禁止相关物项流入美国并非易事。 但中方此次的力度之大,还是让许多西方国家措手不及。 路透社就报道说,有中国供应商抱怨海外客户不愿提供最终用户的具体细节,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 (拜登政府在芯片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面对中方的反制措施,西方开始想着“自救”。 然而,他们面临的产能和价格问题却难以解决。 北美目前仅有一家锑加工商——美国锑业。 他们表示在中方发布出口限制后需求激增,打算提高产量。 但要知道,美国的锑矿早在1983年就因进口更便宜而停止开采了。 如今再想开采,不仅要面临环境限制等多重困难,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美国爱达荷州辉锑金矿,佩尔佩图阿公司)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这或许只是开始,未来中美之间的交锋可能会更加激烈。 中方有能力也有决心在关键时刻祭出更多举措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尊严。 西方世界啊,这次是真的尝到苦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