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3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伯恩德·朗格上周五對德國廣播公司“N-TV” 表示,布魯塞爾和北京即將達成協議,中國將承諾以最低限定價格的方式出口歐盟提供電動汽車,但他沒有提供有關該安排具體細節的更多細節。 然而,這個消息出來不久後歐盟官方卻又傳出否定的聲音。 據外媒援引參與談判的歐盟官員的話報導,歐盟和中國官員正在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替代方案進行討論,但仍存在阻礙達成協議的障礙。 歐盟貿易總幹事薩賓·魏因德(Sabine Weyand)當地時間週二就此事在布魯塞爾表示:“我認為有關即將達成的電動汽車協議的一些報導相當令人困惑。”。 她說“我們與中國同行進行了 50 個小時的討論。這些討論富有建設性,但並未就價格承諾達成協議。而且仍有一些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 短短幾天,為什麼中歐新能源汽車關稅判會出現如此反復的消息呢? 從歐洲角度分析來看,可能有內、外兩個原因促使歐盟在中歐新能源汽車談判中左右搖擺,反復橫跳。 內因方面,歐洲迫切需要得到中國新能源車企技術完成產業轉型。 一方面,歐洲傳統汽車產業作為歐盟支柱產業之一產銷已經愈發疲軟。 這直接造成歐盟經濟增長疲軟,僅今年就進行了三次降息以釋放資金,存款機制利率下降到3.25%,邊際借貸利率降至2.65%,主要再融資利率下滑至3.4%,無論是頻率還是幅度都很高,可見歐盟經濟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 就在本月,德國知名工業集團博世,宣佈裁掉5500個工作崗位,並將超過1萬名員工降薪。 同時,德國汽車巨頭大眾也宣佈將關閉本土的一家工廠,並準備大量裁員。 要知道,德國目前是歐洲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之一,其工業體系還覆蓋多個東歐、中歐國家。 現在德國企業都要裁員,其包含的產業鏈上下游境況可想而知。 各大企業裁員,這在產業方面反映了歐洲經濟的不景氣。 另一方面,歐盟規模最大電池製造公司Northvolt剛剛宣佈破產保護。 Northvolt這個企業曾被視為歐洲新能源產業的希望。它是的建立是歐洲為了獨自建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對抗世界其他電池製造企業而重點扶持的王牌。 其實早在2019年,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曾主導推出所謂的歐洲電池聯盟,目的是靠歐洲各國抱團取暖,建立起自己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 在這種背景下,Northvolt公司的建立便得到歐洲重點扶持。 2019年,德國大眾集團先是投資該公司20%的股份,並接著於2021年下單一份總價值140億美元的電池合同; 2020年,寶馬公司也對外宣佈與該公司簽署一份價值20億歐元電池訂單; 德國政府更是準備為該公司在德國建廠計畫提供9億歐元補貼。 然而,就是這樣在歐洲政府呵護的情況下,Northvolt公司卻還是於今年11月22日在美國申請破產重整,足以可見歐洲想獨自建立電池產業鏈的難度。 隨著Northvolt公司的破產,這直接讓歐洲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的幻想徹底破滅,而產業轉型也遙遙無期。 中歐新能源談判中為什麼歐盟多次要求中國企業向歐洲企業轉讓知識產權?這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以至於歐盟甚至為此聲稱將為計畫赴歐投資建廠的中國大陸企業向提供補貼資格。 外因方面,歐盟可能想將中歐新能源汽車關稅談判作為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中、美、歐三方博弈的王牌。 特朗普勝選後,目前雖然還未上任,但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他已經頻頻對歐洲和世界各國發出不利聲音。 首先,特朗普對歐聲稱將停止援助烏克蘭。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宣佈要叫停俄烏衝突。 特朗普叫停援烏是出於大義嗎?當然不是,停止對烏克蘭援助一直特朗普和美國共和黨的訴求。 他們認為,持續的對烏克蘭援助消耗了美國的很多資源,但並未帶來預期的收穫。 去年,出於黨派政治利益,共和黨一直在國會阻撓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新援助撥款。 而今年特朗普勝選後,其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已經表示,特朗普未來的辦公室自2025年1月開始將著手解決烏克蘭衝突問題。 這對於歐洲來說肯定是不滿意的。 畢竟美國援助減少,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大環境下,歐盟更將獨木難支。 但是作為博弈籌碼,中歐新能源汽車關稅這張牌或將可能被納入作為繼續支援烏克蘭的條件而被打出來。 反之,如果特朗普政府執意停止援助烏克蘭,那中歐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也就不會得罪特朗普政府而順理成章。 其次,特朗普已經頻頻發出加稅威脅。特朗普最近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1 月 20 日,作為我眾多首批行政命令之一,我將簽署所有必要檔,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所有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 他還稱,“我們將對中國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額外 10% 的關稅,高於任何額外關稅。”。 更何況,特朗普競選時就多次恐嚇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即便是作為美國盟友的歐洲也不例外。 在此情況下,同樣作為博弈條件,中歐新能源汽車關稅這張牌也可能被納入作為歐美貿易爭端對弈條件而被打出來。 所以,作為一張博弈王牌,歐盟在中歐談判中反復橫跳或是想把中歐新能源談判拖到特朗普上臺後再打出來,那樣對歐洲來說可以把這張牌的利益最大化。 最終中歐雙方想真正達成協議,可能將在特朗普政府上臺後才能出真正的結果。 而現在在中、歐、美三方關係有些微妙,猶如古時三國時期的博弈。 但隨著特朗普上臺前對外頻頻發出威脅的聲音,在他的指揮下“MAGA”樂章已經讓美國唱響對世界的多重“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和歐洲也需要更加務實,只有這樣,才能合作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