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我国发行“美元债”,被买爆了

2024-11-29 22:45| 發佈者: admin| 查看: 484| 評論: 0

摘要: 最近,中国财政部在沙特发行了一笔美元债券,这事在国内没什么报道,官方也就一句话,还真应了那句“字越少,事越大”。这是首次在境外发行美元主权债,从发债效果看远超市场预期,总金额20亿美元的主权债,认购金额 ...

最近,中国财政部在沙特发行了一笔美元债券,这事在国内没什么报道,官方也就一句话,还真应了那句“字越少,事越大”。

这是首次在境外发行美元主权债,从发债效果看远超市场预期,总金额20亿美元的主权债,认购金额竟达到了397.3亿美元,为发行金额的19.9倍。五年期更是飙到27.1倍,创下全球主权债券历史纪录。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惊人的认购率之外,还有几个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这次发行的是3年期和5年期两种主权债,利率分别为4.28%和4.34%,而最近美债利率都已经飙升到了4.3%。

也就是说,中国借美元的利息比美国自己借美元的利息还低点。

借钱利息低说明大家看好你。而美联储降息后,基准利率已经来到4.5%,美债仅比基准利率低了0.2%,说明大家觉着美债的风险并不小。

其次,这次5年期认购率甚至超过27倍,说明债主们更希望长期与中国绑定。

最后,在沙特发行的主权债,东道主居然没买到多少,只拿到了8%的份额。大头被亚洲买家抢了,而美国买家居然还抢到了4%。美国资本放着利率更高的美国国债不买,跑过来买了中国发行的美元债券。

当然,除了这几个细节,最大的看点还在于从0到1的突破。

其实对于像中国和沙特这样的“外汇大户”来说,发行美元债的逻辑不仅仅是为了融资,而更多地涉及金融、外交以及经济战略布局。

从投资者归属的地域看,为什么亚洲的投资买的最多?其实很简单,亚洲是中东原油的主要买家,这次发债本就是用来盘活停留在中东的美元。

而主权债的背后信用货币主体是人民币,虽然以美元计价,但这是为了后面人民币资本出海国际化做铺垫,对于中国3万多亿外汇储备而言20亿连零头都算不上,所以20亿美元也只是小试牛刀。

此外,中沙两国因贸易顺差而长期积累大量美元,手握大额外汇储备,却面临相似的挑战:一是美元贬值风险,贸易顺差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易受贬值冲击;二是投资渠道有限,除购买美债外,鲜有可靠的美元投资渠道,而美债资产安全性存疑。

以中国为例,贸易顺差积累的大量美元通常用于购买美债,但美债既不产生实质收益,也面临随时被冻结的风险。沙特则因石油出口积累了巨额外汇收入,却缺乏合适的投资途径,将多余美元闲置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虽然,这次中东投资者认购的量少,但比例创历史新高。往远了说,中东未来也是要摆脱对油气产业的高度依赖,引进新的产业比如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光伏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这就需要和其他国家资本合作。

除了投资融资外,发主权美债也有别的战略考量,就是关税、贸易战的担忧,这一次发债融资,一定程度说明中国主权债的融资能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认可。

那融来的美元可以作为未来产业出海的资金池,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冲击。后续如果能以主权债,从世界其它各地融来更多的美元,那就可以带动更多的产业出海,在海外继续深耕,重组产业链基地。用赚来的美元回流,来还当初发出去的美债。

这个做法既可以应对美元关税等问题又可以推动人民币走向海外。

此外,还可以帮助美元短缺的国家解决燃眉之急,借助美元债资金支持亚非拉国家,向美元短缺国提供资金援助,以稳定其经济,促进双边合作,资源置换与经济安全。这些国家可通过资源、港口等实物资产偿还债务,既避免了美元主导的资本剥削,又巩固了中国的资源安全。这一操作不仅绕过了美国的控制,还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图片来源:pixabay

这次美元债的发行,不只是一次借钱行为,更像是一场“金融外交”。有了这次的金融合作,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选择用人民币结算贸易,而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声音也会更大。总的来说,这次美元债发行,既为企业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国家和老百姓争取了长期利益。

恃强凌弱从不是中国的作风,从我们帮助中东、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大搞基建,促进他们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我们寻求的从来都是合作共赢,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8 14:54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