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 王 炯 11月27日,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以色列安全内阁当地时间26日晚批准了这一停火协议,黎巴嫩真主党同日也宣布接受该协议。 根据协议,黎巴嫩真主党及其他黎巴嫩武装组织都不能对以色列发动攻击,以色列也停止袭击黎巴嫩。黎以双方初步停火60天,其间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撤出黎巴嫩南部地区,黎巴嫩政府军和联黎部队进驻黎南部,以色列军队返回以境内,同时,双方开始就边界划定展开间接谈判。 11月27日,在黎巴嫩东部贝卡地区,一名开车返回家园的男子做出胜利手势。新华社发 局势短暂升级留下满目疮痍 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便加强了对以色列北部地区的火箭弹攻击以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以色列则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发动空袭作为反击。 今年9月,黎以局势骤然升级。9月17日至18日,黎巴嫩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大批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事件,黎卫生部表示爆炸至少造成9人死亡,2800多人受伤。多家外媒推测幕后黑手或为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近年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为防止以色列利用手机定位实施暗杀,大多配备了相对落后的寻呼机,而此次以色列正是利用引爆寻呼机对黎真主党人员进行大范围袭击。 随后,黎以局势迅速失控,在黎巴嫩向以色列军事基地发射火箭弹回应寻呼机爆炸事件后,以色列开始“定点清除”黎真主党领导层,包括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参谋长苏海勒·侯赛因·侯赛尼在内的一批黎真主党领导人接连在以军“精准打击”中身亡。10月1日,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南部地区进行“有限地面行动”。黎真主党武装则不断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进行抵抗。 两个多月的军事冲突升级给黎以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黎卫生部11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轮黎以冲突已导致黎巴嫩3823人死亡,超过15859人受伤,超百万人流离失所,有10多万人为躲避战火进入叙利亚,其中大部分是曾为躲避叙内战而逃往黎巴嫩的难民。冲突也造成以色列方面82名士兵和47名平民死亡,约20万名以色列平民被迫逃离家园。 双方冲突始终未曾彻底平息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大量巴勒斯坦难民进入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随之在黎巴嫩日渐活跃。1982年,为驱逐黎巴解组织,以色列发动“加利利和平行动”,进入黎巴嫩清缴黎巴解组织,并迅速占领了黎巴嫩大面积国土,迫使巴解组织撤出黎巴嫩。此后以军长期占领黎巴嫩南部,直至2000年才撤出黎巴嫩。 1985年,黎巴嫩真主党正式宣告成立。其最初目标就是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南部地区,帮助难民早日重返家园。黎真主党成立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民众的支持、与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紧密关系,迅速成为黎境内对抗以色列的重要力量。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精心策划代号“诚实的许诺”越境军事行动,袭击了一支以色列国防军巡逻队,造成以军8人丧生,2人被俘。以军随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报复,第二次黎以战争爆发。在长达一个月的冲突中,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以色列有近160人丧生,黎巴嫩有1100多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为平民,此次冲突还导致黎90多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当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和以色列停火,本轮冲突才正式结束。 虽然2006年双方短暂达成停火,但黎以冲突多年来始终未曾彻底平息。受巴以冲突影响,黎以边境军事摩擦始终不断,以色列北部城镇的防空警报和黎巴嫩南部的炮火声一直犹如高悬在黎以民众头上的利剑,提醒着各方下一轮大规模军事冲突随时可能再次降临。 实现持久和平道阻且长 本轮黎以停火协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停火表示欢迎,称“希望这项协议能够结束两国人民所经历的暴力、破坏和苦难”,敦促各方全面遵守并迅速履行根据该协议所作出的承诺,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停火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对“以色列停止侵略黎巴嫩的消息表示欢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希望停火协议“能够立即实施,为黎巴嫩带来持久和平”。美国和法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停火将为黎巴嫩恢复平静创造条件。 黎以冲突持续数十年,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是巴以冲突,想推动黎以实现持久和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携手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上发挥应有作用,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有效督促黎以双方切实落实停火协议,避免冲突再次升级失控。同时,相关国家应密切合作,推动加沙早日实现全面、持久停火,消除导致本轮中东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合力推动重启“两国方案”,尽早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并在联合国主导和组织下尽快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平会议,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及黎以冲突、伊以冲突等相关外溢矛盾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9日 12版)
[
责编:邱晓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