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中国减持,日本、英国增持。美国财政部2024年8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日本8月增持135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292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8月减持1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46亿美元,是今年6月二次加仓后连续第二个月减持。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 ![]()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减持美债的原因可能包括:对美元资产的担忧、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中国的这一举动无疑对美国债券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可能预示着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的转变。中国一直在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增加对其他货币和资产的配置,以分散风险。在美债问题之外,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演变也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这对于本就遭受债务困扰,且一向行事较为“霸道”的美国来说,可就有些难受。所以在近日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活动上,美财政部长就开始了她的“阴阳怪气”,对中国进行抹黑。当记者提及“拜登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甚至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一事时,耶伦表示这种行为“并不无妥”,随即就开始了对华“攻击”,宣称因为“中国没有解决美国的担忧”所以才会出现眼下的状况。这句话结合美国近期的美债数据来看,不少人认为这是美国对于中国减持美债一事的不满表达。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50个基点的降息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同时表示美联储并不认为“降息行动慢了”,而是认为这是“及时的举措”。鲍威尔指出,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已从7%左右的高点降至8月份的2.2%,这表明通胀已经“显著缓解”。 ![]() 在美联储的政策如潮水般涌入市场之际,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许多国家的经济体,如同在巨浪中摇摆的小船,随时可能倾覆,对于那些依赖外资的新兴市场而言,这场风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在巴西,许多出口企业在汇率波动的冲击下,原本稳定的订单变得岌岌可危,企业主们在办公室里愁眉苦脸,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和不确定的市场前景,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员,甚至关闭部分生产线,曾经蓬勃发展的经济如今陷入了低迷,工人们失去了工作,家庭的生计更是雪上加霜。 美联储降息,看似是为了应对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压力,实则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经济实情。资金外流、美元信心下降、去美元化加速,这些都是推动美联储做出妥协的因素。而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更是反映了各国对美元霸权的不满和担忧。 在历史的长河中,货币的地位与价值始终在不断变化,美元的霸权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去美元化的趋势虽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却为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各国在这一过程中应保持警惕,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妥善应对挑战。美元的未来不仅关乎美国自身的经济命运,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各国在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时,需加强合作与沟通,寻找共同应对的路径。 ![]() 据金融界报道,近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应该耐心地逐步降低其政策利率,这样的话,既能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水平,也能保持美国经济不陷入衰退。在密西西比州举办的一个美国企业经济教育论坛上,博斯蒂克指出:“我不急于将利率调整到中性水平,我们必须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水平;我不想因为我们限制性措施实施的时间不够长,导致抗通胀进展停滞不前,所以我将会保持耐心。” 美国财长耶伦表示,美国家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着高生活成本的负担。我们在疫情期间看到的通胀激增,正是突显了这一点。但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在此之前就存在的问题。我想到的是住房供给不足、住房成本高昂,当然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更高的利率和住房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本已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儿童保育变得越来越难以承担,系统也难以运作,高昂的医疗成本和能源价格。因此,我们认识到,即便目前通胀已经几乎回落到美联储的目标,这些依然是困扰美国家庭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