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胡尼亞倆人的口角之爭已經發生多次,貌似最終都是以馬克龍的“俯首稱臣”結束。
最近一次,馬克龍被摁地摩擦發生在10月15日。首先馬克龍對內塔尼亞胡開腔:別忘了,以色列可是由聯合國決議創建的,應該遵守聯合國的決定。 他似乎在好心提醒內塔尼亞胡:“你們可不能想當然地就擺脫聯合國的規矩哦!”言下之意,就是得按規矩辦事,可不能亂來。 馬克龍這席話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根據該決議正式成立。
想當年,以色列剛成立那會兒,聯合國可是給了不少幫助,又是給合法身份,又是幫他們在國際上站穩腳跟。這不,以色列才能在今天的中東地區混得風生水起。 馬克龍的意思很清楚,其就是間接提醒內塔胡尼亞內塔,要不忘來時路,要感恩聯合國,不要與聯合國對著幹。 這話聽著貌似有幾分道理,卻徹底觸痛了內塔尼亞胡敏感的神經。
內塔尼亞胡直接炮轟馬克龍說:“我提醒一下法國總統:以色列的建立並不是通過聯合國的決議,而是通過獨立戰爭中英雄的鮮血贏得的勝利,這些人中有許多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特別是從法國維希政權下逃脫的倖存者。” 他提到的那個法國維希政府其實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傀儡政府。在二戰時期,維希政府也幫著納粹殺害了不少猶太人。所以內塔尼亞胡這意思,就是想要警告馬克龍,當年的血債我們可還沒忘記呢,你這是要公開“反猶”啊? 內塔尼亞胡可謂精准地抓住了法國在猶太人問題上的道德軟肋,狠狠地打了馬克龍一記耳光。 而馬克龍上一次“吃耳光”是10天前。
10月5日,馬克龍在法國公共電臺播出的專訪中呼籲:停止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作戰提供武器。馬克龍還批評了內塔尼亞胡派遣軍隊前往黎巴嫩開展地面行動的決定。 矛頭直接就指向了以色列。 其實馬克龍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以色列對黎巴嫩動手。要知道,黎巴嫩曾經可是法國的殖民地,雖然現在已經宣佈獨立了,但是和法國之間的利益糾葛可是非常深的。法國的殖民地不同於英國的殖民地,藕斷絲連,沒有前殖民地的推崇,老法蘭西也當不了五常。
兩國淵源深厚,法國與黎巴嫩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存在一定的特殊關係。黎巴嫩視法國為最強後盾。法國作為曾殖民黎巴嫩的宗主國。身為前宗主國,豈能袖手旁觀? 當以色列開始轟炸黎巴嫩時,法國站了出來,大聲進行了遣責,並聲稱與黎巴嫩人民站在一起!馬克龍臉上分明寫著“此地歸我罩”。 另一方面,真主党領導人納斯魯拉的死,讓身為五常的法國顏面掃地。 9月24日,美國、法國等12個國家和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以色列與真主党達成停火協議。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三天之後——9月27日,以色列空襲貝魯特南郊,造成數百人死亡。其中就包括黎巴嫩真主党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
這是以色列導演的一場現代版的“白衣渡江”。 它先請英法作保,斡旋以色列和黎巴嫩談判,勸說黎巴嫩別因為尋呼機爆炸案去報復以色列。作為中間人的英法以“國家信譽”保證談判期間真主党高層的人身安全,以此作為開啟談判的前提條件。 結果呢,真主党高層團聚在一起開會,以色列就等著人到齊,將其一鍋端。 很顯然這個所謂的“談判”就是個幌子,21世紀的“洛水之誓”:馬克龍以五常名譽作保,讓內塔胡尼亞指約旦河為誓,保證自己前殖民地的安全,然後以色列當著法國的面把參會的一群人全噶了。
這是以五常中兩常的信譽作保促成的談判!換成一個普通人,肺都能氣炸。 人家都通知我說要停火了,結果你把人炸死了。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吧?法國人還能坐得住嗎?所以,馬克龍一怒之下跑出來呼籲對以色列武器禁運。 可沒想到,他還是低估了以色列人的瘋狂和囂張程度。
人家既然敢炸納斯魯拉,就擺明瞭是不把你法國放在眼裏,就是要和你對著幹。你裝裝鴕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事說不定就過去了。可是你呢居然還敢跑出來要對我們實施武器禁運?反了你!必須給點顏色看看。 內塔尼亞胡聽完,直接就痛批馬克龍:你這是可恥的行為。
當晚,以色列的戰機劃破黎巴嫩上空,毫無預兆地對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在貝魯特石油倉庫發動了空襲。 現場燃起了熊熊大火,場面十分壯觀。 以色列方面則聲稱,在空襲之前,情報顯示這些設施存在“潛在威脅”。出於自衛,以色列必須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法國想要維護自己五常最後的那點尊嚴,可結果卻是:被以色列給碾的稀碎。 5日夜間,愛麗舍宮對內塔尼亞胡的“過分言論”表示遺憾,但同時強調法國仍是以色列“堅定不移的朋友”。
現在馬克龍又扯上聯合國,一方面是給自己找回點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色列及時懸崖勒馬,意思是前幾天你們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地的事情,這不是在自己動搖自己合法性的根基嗎? 可是,內塔尼亞胡卻根本不搭理他。以色列現在已經徹底放飛自我,不管你是法國還是義大利,抑或聯合國,以色列都照打不誤。 在這個事件上,美國的態度值得玩味。在表面上,美國呼籲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但背地裏,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顯而易見。 在40國譴責以色列襲擊聯黎部隊的情況下,白宮仍然決定,繼續為以色列提供武器。 美國10月13日宣佈向以色列運送先進導彈防禦系統,並派大約100名美軍人員操作。
以色列的強硬態度背後,是長期以來美國的支持。作為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美國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幫兇角色,對以色列在中東殺紅了眼保持默許態度。法國和以色列,孰輕孰重,美國心裏清楚地很。 而法國在這場博弈中只是充當了一個犧牲品。 法國試圖通過表態找回昔日的榮耀,卻發現自己已然被世界格局拋在了後面。
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當地時間16日指責法國總統馬克龍禁止以色列公司參加巴黎舉行的海軍武器展的決定“可恥”,並抨擊法國“對猶太人實施敵對政策”。 禁止參展是馬克龍強行挽尊,還是法國意欲雄起?可這對以色列來說不疼不癢。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仍在繼續,而且愈發肆無忌憚。
說到底,法國和以色列的爭端不僅揭示了以色列對西方盟友的態度強硬,也揭示了歐洲在中東事務中的無力感。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中東不再是歐洲的後花園,西方國家的干涉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山雨欲來風滿樓,馬克龍的“外交災難”估計還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