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提高部分中国商品的301关税。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早前,世贸组织已裁定301关税违反其规则,但美国不仅未纠正此行为,反而进一步提高对华加征关税,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错上加错。中方指出,美国这一行为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不仅严重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未能解决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此外,这也推高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最终成本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自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出于“美国优先”的考虑,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措施,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完全无视世贸组织的规则和其他成员的期望。这些行为对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秩序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冲击。近期,中国商务部发布了最新一期《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明确指出美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扰乱者”,并对美方滥用“301条款”的行为表示了严重关注。美国政府执意加征关税,无视民意,这种行为不得人心。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征询公众意见期间,收到了超过1100条意见。其中,不少意见反对加征关税或建议扩大关税豁免范围。技术贸易监管联盟在他们的意见中指出,这些额外关税将会增加科技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从而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同时,这些关税还会使美国企业在与外国供应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该联盟认为,加征关税并不能有效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双方应通过政策讨论来寻求解决方案。 专家表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遏制中国产业发展的做法被认为是“短视的”,难以达成重振美国产业的长期目标,且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不利。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在扭曲市场。实际上,美国此举对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有限,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相对较少。专家建议,美国应将重点放在提升本土汽车工业的竞争力,而不是设置对手门槛。分析指出,美国依赖关税政策推行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 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力度不断加大,致使中美两国关系持续紧张。中方明确表态,美方通过施压、制裁、孤立、遏制和封锁等手段,无法实现其目的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表面上似乎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但实际上也将给美国本身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首先,加征关税使得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从而推高了物价并加剧通货膨胀。对此,美国的一些企业和行业组织已经表达了不满,他们认为这一政策会扰乱供应链、增加生产成本,并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其次,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还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从而使美国的相关产业也受到冲击。 在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制造业国家,且与150多个国家有着密切合作,经济增长的势头不太可能减弱。中国通过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机制,进一步加快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加速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 根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的消息显示,近几个月巴西的玉米收成减少,导致出口下降。然而,中国对玉米进口的需求依然巨大,但对于美国玉米供应却“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数据显示,在2023至2024销售年度期间,中国在美国玉米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已从三年前的31%大幅降至不足6%。报道称,自2020年底以来,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玉米,美国曾是其主要供应国,但自2023年年初起,中国开始转向进口巴西玉米,美国的玉米出货量因此减少。 路透社分析指出,在当前外交紧张局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美间的农业贸易很难实现高速增长。即将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也预示着贸易关系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路透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期,美国民主党政府频繁打出“中国牌”,试图通过此举获取政治利益。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两党也在所谓的“中国周”期间达成一致,通过了25项涉及中国的法案,掀起新一轮的遏制中国的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