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壇“人才”共一石,烏克蘭能獨佔八鬥。這不,9月3日這一天,烏克蘭駐日大使突發奇想參拜靖國神社,不僅公然侮辱了中國、韓國、朝鮮,也是對千千萬萬二戰的死難者的公然侮辱。這樣一位沒有正確歷史觀的駐日大使,去做這麼沒有外交常識的事情,可見烏克蘭政壇是真的沒人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政壇人才緊缺、俄軍不斷推進、西方軍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澤連斯基堅持“清洗”高級軍事和政治官員,烏克蘭副總理、外交部長、戰略產業部長、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部長等多名烏克蘭高官在3日和4日遞交辭呈,烏克蘭政府“重大調整”山雨欲來,能否順利應對這場政壇風暴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目前看來此次烏克蘭政壇地震傳遞出的重要信號有這麼幾個:首先,烏克蘭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俄烏衝突不僅給烏克蘭帶來嚴重的安全危機,也使得烏克蘭經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根據世界銀行和烏克蘭科學院的評估,烏克蘭的貧困率已經超過了60%。 其次就是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不容樂觀。由於戰時狀態法,烏克蘭並沒有如期舉行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反對黨在國家政策決策中參與度不夠,使得他們對澤連斯基政府存在普遍的不滿和批評。同時我們也看到老百姓對於政府不斷出現的腐敗醜聞也十分的不滿,對於政府的支持率從2022年約80%下降到2023年的約36%,民眾對政府的政治表現和經濟表現都有不滿。 第三,烏克蘭的外交面臨壓力。西方在援助烏克蘭時設置了很多數量上、品質上和使用範圍上的限制,無法滿足烏軍作戰的需求。特別是在烏軍在庫爾斯克的軍事行動之後,我們看到烏克蘭強烈要求西方取消相應的使用範圍限制,但是目前很難解決。澤連斯基通過大幅改變政府的內閣的組成,實際上希望換人換思路,但是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頻繁“政壇地震”已成烏克蘭慣例 看似此次烏克蘭政壇大換血是形勢所迫,但把時間拉長來看,烏克蘭的政壇其實一直充滿不確定性。自蘇聯解體獨立以來,烏克蘭經歷了多次重大政治危機,每次重大事件都伴隨著高層官員的頻繁更迭和政策的不穩定。 2004年10月,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美國借機一手策劃並參與製造“橙色革命”。2013年至2014年,烏克蘭又發生“廣場革命”。兩場“顏色革命”導致烏克蘭局勢反復動盪,地區矛盾也是步步升級,美國卻一直標榜其行為是為了烏克蘭的“民主與繁榮”,事實上卻是把烏克蘭民眾的福祉作為其地緣政治利益的賭注,其政策的欺騙性和虛偽性不言而喻。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次辭職潮也只是烏克蘭高官換血的其中一次而已。自從2022年俄烏衝突全面爆發,烏克蘭的政壇局勢一直都是波詭雲譎、動盪不安,澤連斯基也是在美國大哥的指示下一次次的對自己人下手。只要小澤要去面見美國大哥或者大哥送來了援助,烏克蘭內閣部門的個別高官就要“被下崗了”。 同時,烏克蘭官員雖換來換去,但政壇依舊是一團亂麻,根據透明國際的全球腐敗感知指數,烏克蘭在2022年排名第122位,由此看來,無論誰上臺,烏克蘭在治理和反腐方面都沒有好轉的跡象。 比如在腐敗方面,戰略工業部長卡米申在辭職聲明中表示將繼續在國防領域工作,但擔任不同的職務。回看他在任期間,名義上積極推動了無人機和遠程導彈的研發和生產,被認為是烏克蘭抵禦俄羅斯軍事壓力的重要一環,但有人指出,在卡米申的領導下,烏克蘭戰略工業部門的某些專案進展緩慢,效率低下,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預算超支。對於他的去職,有網友的戲稱是“錢賺夠了,趕緊跑路”。 辭職背後的國際博弈,烏克蘭政府還想名利雙收? 面對持續的俄烏衝突,烏克蘭不僅需要在軍事上抵抗俄羅斯的進攻,還需要在政治上確保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持續支持。烏克蘭政府的改組,不僅是國內政治的博弈,同時也是對外戰略的調整。內憂外患之下,小編感覺小澤的冬天真是不遠了。 首先看美國國務院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已累計超過150億美元,包括先進武器裝備、訓練以及其他形式的支持。而此次烏克蘭政府改組的時間點非常敏感,正是澤連斯基計畫在本月訪問美國之時,他準備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向美國總統拜登提交一份“勝利計畫”,旨在爭取更多國際援助。 烏克蘭政府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國際社會對其的信任和支持。這次改組也不難看出小澤還有一點小心思,就是想要通過內部人事的更迭和政策調整,穩定國內局勢並強化對外政策的連貫性,既向國際社會展示烏克蘭政府的決心和調整能力,又向美國大哥表忠心。看來,誰想接任空閒的掌門人位置,最終還得看老美大哥是什麼意思。 改組背後,烏克蘭真正的變革難以到來 儘管表面上澤連斯基及其團隊正積極推動政府改組,試圖在內外兼顧的情況下穩定局勢,但烏克蘭政壇的不確定性依然難以消除。人民公僕黨資深議員阿拉卡米亞一句話道出了這一現狀:“我們可能明天被解雇,後天被任命”,揭示了烏克蘭政局的變幻莫測。 澤連斯基在講話中提到,秋季對烏克蘭至關重要,為了實現目標,必須對國家機構進行調整。這反映了政府內部的迫切需求,也暗示著更多高層官員可能面臨去留問題。然而,歷史經驗表明,高官頻繁更迭常常導致政策不連續和治理效率下降。烏克蘭能否從這次改組中汲取教訓,推動真正的政治改革和治理提升,仍是未知數。 這次改組不僅是烏克蘭內部的重大政治變動,也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回應。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澤連斯基希望迅速穩定內部,推動改革,同時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然而,在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民眾生活艱難,支持政府的意願也備受挑戰。 對烏克蘭民眾和國際社會而言,他們期望看到一個更穩定、透明和高效的政府。然而烏克蘭的真正變革何時到來,仍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