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伟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日,“电报”(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因涉嫌恐怖主义、洗钱等罪名在法国布尔歇机场被捕,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引发包括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俄罗斯外交部以及“棱镜门”主角爱德华•斯诺登在内不同领域人士的关注。“电报”作为国际科创界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曾经高举“言论自由”大旗的著名加密即时通讯软件,西方国家基于自身安全政策逮捕其创始人,再次体现了西方国家自我标榜言论自由的虚伪。 无独有偶。7月末,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遭遇刺杀险情后也放出狠话,声称自己如果再次当选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投入监狱。作为回应,扎克伯格8月26日在致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吉姆•乔丹的信中,以“跳反”的姿态指出,民主党曾在总统大选期间对自己施压,要求“脸书”屏蔽不利于民主党的信息。除了来自政界的压力之外,科创界内部也是暗流汹涌。两年前,美国科创资本的标志性人物埃隆•马斯克于2022年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并将其改名为X,力图打破金融资本操控社交媒体的局面。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斗争之中。众所周知,人们打开电脑就能看到的“明网”信息只占全球互联网信息的5%左右,而95%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所谓的“暗网”或“深度网络”之中。作为美军科技“军转民”的典范,在“美国例外”和“长臂管辖”的原则规训下,“暗网”一直被美国政府及其情报部门严格监管,并按照美国国家意志进行许多侵犯其他国家主权和公民言论自由的活动。2014年,美国著名的“暗网”机构“丝绸之路”就曾因涉嫌恐怖主义、贩毒、洗钱等罪名而被关闭,其创始人罗斯•乌尔布利希特、布莱克•本瑟尔均被投入监狱。 不过,随着信息科技突飞猛进,安全监管在技术手段上逐渐遭遇以“去中心化”的信息加密技术的挑战,在信息监管遭遇技术瓶颈时,西方国家安全情报部门和政客干脆亲自下场,不惜以践踏言论自由为代价,实现其规训社交媒体的目的。以即时通讯技术为载体和以社交应用软件为平台的互联网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自从出现以来,因其重要的社会动员功能而被西方国家安全情报部门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符合其需要就打造为“颜色革命”的利器,不符合需要就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包括“长臂管辖”在内的手段,对其进行打压。 近年来,包括Tiktok在内的新一代社交媒体,均因相同理由,被推上美国国会的听证席,遭受极限施压的煎熬,这是国家权力破坏企业公平竞争的极端表现。 对于西方国家上述举措,可从三个角度评判: 一是,西方“双标”价值观因违背互联网的基本价值准则而面临崩塌。与两百年前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等经典著作中揭示的观点一样,技术是让人类越来越平等的“天启事实”,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在于其导向是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价值观。马斯克曾表示,美国社交媒体竞争不过发源自中国字节跳动公司的Tiktok,主要原因在于TIKTOK的算法伦理更“民主化”,更亲近普通网民而非精英权贵。近年,西方启蒙时代以来形成的高度形式化的人权观、自由观面临空前的压力,西方政客津津乐道的程序正义遭遇到实体正义诉求的空前挑战。 二是,西方国家政治人物表现出来的“本领危机”令人担忧。依据迈克尔•曼对于权力的二元划分,作为一种承载了社会基础性权力的技术,无论是去中心化的货币,还是去中心化的传媒,让一切原本可以利用主权国家安全情报部门所垄断的专断性权力操纵局面的情况发生改变。不能用技术改变,就用蛮力亲自下场,通过逮捕甚至消灭掌握技术手段的公众人物,来达到政治目的,但这种做法最终只会沦为摧毁公信力的“回旋镖”。 三是,西方国家低估新一代社交媒体的潜力会导致严重的国家安全治理后果。虽然杜罗夫被逮捕,但“电报”是一家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活跃用户高达9.5亿的极具全球影响力和舆论号召力的社交媒体,其所拥有的商业乃至政治能量迟早会形成反噬。逮捕其创始人不仅不能消弭这一危机,反而会引发更多不可预测的后果。 杜罗夫所遭遇的讽刺境况,倒是跟其精神前辈、前苏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颇为类似。作为法国启蒙时代文人政治的精神后裔,索尔仁尼琴曾以控诉前苏联、前苏共的统治为荣,并获得西方国家的高度认可。但到1994年,面临祖国悲惨状况的索尔仁尼琴,在晚年表达了对于自己政治幼稚病的悔恨。他惊讶地发现,他有批判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自由,却一直无法获得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