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8月6日,美国科技企业Figure AI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Figure 02,有消息显示其已经走上了宝马的汽车生产流水线。行业人士认为,这家同马斯克的“擎天柱”机器人叫板的企业把人形机器人推向了更广的应用领域。专家表示,目前大量资金正在流入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
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在宝马汽车生产线测试。(视觉中国)
人形机器人“卷”出新高度
据“机器人报告”网站报道,Figure AI公司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2的身材与3月份推出的上一代产品Figure 01非常相似,但有多项明显改进。
Figure 01机器人的铬金属表面让它看起来像是穿了一套钢铁盔甲,而Figure 02机器人的“皮肤”呈现哑光黑色饰面。同时,Figure 02的内部布线也更加科学和整洁,所有的电缆线束都集成到“躯干”和“关节”内,这有助于进一步保护机器人免受环境的影响,长时间服务于生产线等工作场景。Figure 02电池容量也比Figure 01多50%。
作为上一代产品,Figure 01已经展示了业界顶尖的AI驱动自主学习能力。Figure AI公司公布的视频显示,通过观察人类动作,Figure 01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学习后能够脱离人为遥控,独立操作完成冲煮咖啡的动作。
相比之下,Figure 02的AI交互能力又得到大幅提升,亮点之一是机载麦克风和扬声器,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支持下可以让机器人实现与人类的一对一对话。Figure AI还为机器人配备专门的视觉语言人工智能模型,赋予了其理解由相机镜头捕捉到的视觉信息的能力。Figure AI声称,与上一代相比,Figure 02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推理能力提高了3倍,能够“完全自主地执行实际的AI任务”。新一代产品的手部也变得更灵活、更有力。
根据Figure AI的介绍,Figure 02的手部有16个自由度,能够携带重达25公斤的物体。每一根手指都由一个集成单元驱动。同时,大量的电源和传感器信号布线被包裹在手和手指上,这为其提供了与人类手腕相似的力量运动范围。Figure AI表示,未来的目标是能够操纵任何人手可以掌握的东西。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6日称,Figure AI备受业界瞩目的一大原因,是其与明星科技企业OpenAI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上半年,多家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卷”出了新高度。3月19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布人形机器人项目GR00T;4月18日,波士顿动力宣布其Atlas人形机器人推出电动版;5月,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最新演示视频——在工厂中,机器人经过数据训练,可以轻巧自如地拿取电池,放进电池槽中排列整齐。马斯克在日前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达到100亿—200亿台。
汽车生产线成为测试首选
Figure 02发布后,迅速传来了其已经投入工厂流水线的消息。据德国《经理人》杂志6日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当天宣布,首次在其美国斯巴达堡工厂中使用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在持续数周的测试操作中,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成功将钣金零件插入车身结构中。据宝马集团称,相关生产步骤需要特别的触觉能力。Figure 02可以熟练地独立放置各种复杂零件,精度可达毫米级。它可以替代工人从事重体力甚至不安全的任务。宝马生产总监米兰·内德利科维奇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希望陪伴这项技术从研发走到产业化。”
目前,向人形机器人商用抛来最多橄榄枝的是汽车企业。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表示,计划从明年开始在流水线上使用人形机器人。此外,本田和波士顿动力公司已就应用于造车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投入数年研发。德国梅赛德斯-奔驰也正在测试美国制造商Apptronik的机器人模型。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不久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合肥蔚来工厂总装车间实训,在汽车生产工厂与工人协作完成质量检测。“进厂实训,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来到真实的汽车制造环境中,通过收集流水线上的场景数据,了解企业生产需求,完成自我迭代升级,为正式‘上岗’做准备。”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这样表示。
《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最近,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连续21天在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协同员工执行搬运任务。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流水线场景之所以成为人形机器人优先商用的场景之一,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景对机器人灵活性、复杂操作能力和与人类工作者的协作需求更为重视,而人形机器人在这些方面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刘伟分析称,在工业流水线上,有时需要机器人与工作人员进行协作,如共同完成装配任务或处理物料,人形机器人可以更容易地与工作人员共享同一工作空间,并执行复杂的操作;其次,某些特殊工业流水线任务可能涉及到更为繁琐的操作,例如装配、检验、维护等,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多变的工作要求;再有,工业流水线中的任务可能会根据产品变化或需求变更而调整,这要求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操作流程或任务,人形机器人通常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另外,有些流水线任务可能需要机器人具备人机交互能力,人形机器人能够更自然地与操作者进行沟通和协作。
走进生活,路还很长
国际咨询公司Horváth人形机器人专家托比亚斯·博克认为,人形机器人现在从研究到实践的飞跃主要归功于人工智能的进步。同时,投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量资金正在流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强其技术领先地位。中国也有一些有前途的仿人机器人制造商,例如傅利叶、开普勒、宇树科技和小米,其中一些已经宣布将于2024年开始系列生产。
博克预测,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生产。最初,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中执行简单的手动任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的成熟度将非常高,其运动速度、灵活性和精细运动技能将超过人类的能力,甚至可以在生产线上承担困难的装配任务。人形机器人有潜力接管生产环境中50%以上的手动任务。
优必选方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行业角度看,智能制造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而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陪伴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目前沙特NEOM新未来城已经首批采购了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公司计划进一步研发多任务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对于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应用落地,该公司的规划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陪伴功能的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可以理解用户正在做的事情并且陪伴一起进行,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用于陪伴场景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在陪伴应用落地之后,第二步会聚焦服务功能的落地,现在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理解并分解复杂任务最终规划执行的能力,一旦运动能力有所突破,就会进入这个阶段。
不过,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认为,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机器人距离大规模进入工厂、进入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伟告诉记者,从工厂流水线走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当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应用扩展到消费者市场或其他非工业场景时,成本可能会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往往是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其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专业设计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但如果要将其用于家庭或消费者市场,需要考虑成本下降、制造规模化和设计简化等因素。
其次,在家庭或公共场所使用的人形机器人必须符合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因为涉及到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安全性、防止伤害和碰撞的设计、紧急停机系统等方面的考量,也非常考验可靠性和持久性。
第三,人形机器人进入生活场景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和接受度,包括机器人的外观设计、人机交互的方式(如语音、手势、面部表情识别等)、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以及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此外还要考虑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或公共场所的使用涉及到的法律和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