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年以来,为了对抗美国持续一年多的高利率政策、挽救暴跌的汇率,日本央行已经多次出手干预汇市,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甚至少有地抛售美国国债筹集弹药。 ![]() 但对于日本的割肉自救,美国却并不满意,其财长耶伦屡屡在媒体面前公开向日本央行施压,要求其不得干预汇市,美国政府甚至一度将日本拉入操纵汇率的“监测清单”中。 美日围绕货币政策展开的博弈,一触即发。 那么,美日这对传统盟友,为何会在此时陷入货币战争?这对中国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 一、美日货币战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紊乱,引发了美国国内的“通胀危机”,为了压制持续高企的通胀数据,美联储不得不自去年开始连续加息,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高利率周期。 在美元高利率的强压之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日元的贬值尤为惨烈,一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管中窥豹。 今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大体仍维持在140的关口,但到了6月底,这一数字便已在160附近徘徊,跌幅约12%; 作为对比,同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不过从年初的7.1左右,跌到了目前的7.3上下,跌幅不足3%,相较日元汇率明显更为坚挺。 ![]() 这种汇率上的几近崩盘,也让日本内部心急如焚,为了稳定汇率、保障自身财富不被外资轻易收割,日本央行罕见地顶着美国的压力,多次出手干预汇率,这才止住了日元一泻千里的颓势。 日本央行第一次出手是在4月29日,当时日元汇率已经跌至158左右,距离160的历史心理关口咫尺之遥。 由于金融业十分讲求市场信心,汇率的每个整数关口,都是撩拨多空双方信心的重要节点,再加上160亦是当年日本泡沫破碎时,日元贬值最低点的历史关口,便更加促使日本央行提前出手阻击空头。 ![]() 在这次干预中,外界估计日本央行动用了约3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数日后,日本央行再度出手,于5月2日凌晨,使用了约220亿美元的资金,又一次拉升了日元汇率,让其一度稳定在160的关口以里。 这波出手干预,日本央行罕见地抛售了数百亿的美国国债,用以筹措流动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在今年4月和5月连续减持美债,其规模接近600亿美元。 日本的“逆反”举动,无疑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其财长耶伦多次在媒体面前公开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央行不得出手干预汇市的“自由波动”。 ![]() 但在汇率崩盘的压力面前,日本仍然选择用尽各种方法抛债救市。 6月18日,日本国内的第五大银行农林中央金库便表示,由于其过去数年间购入了大量低利率美债,使得其在如今的高利率周期,蒙受了巨额“浮亏”,导致投资人和储户担忧其流动性而造成挤兑。 为了自救,农林中金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持续抛售600多亿美元的外国债券,其中美债占据大头,这无疑又是日本对美国的一次试探。 ![]() 而美国的回应也十分强硬,6月20日,美国便宣布将日本列入操纵汇率的“检测清单”中,其中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 但在7月11日,美国CPI数据公布后不久,日元汇率便突然拉升超过2.5%,涨幅远超人民币、欧元和英镑等货币。 因而市场推测,日本央行再次趁着美国的CPI数据不如预期偷偷出手救市,会让美日的货币战愈发激烈。 ![]() 二、美国对日本的深度控制那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日本最终能否抗得住美国的威压,成功打赢这场保卫汇率与金融主权的博弈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对日本的渗透与控制,远超世人的想象。 美国对日本的控制,首先是在军事和国土安全上的。 ![]() 二战结束后,美国借由扶持以岸信介为代表的亲美派政客,通过《美日安保条约》、《行政协定》和《美日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明确了美国在日本驻军的合法性。 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迫使日本开放了几乎所有的交通要道,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在日本主要关隘设立美军基地,就连日本东京的领空,也有相当部分被划入美军的管制区,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批准,日本人甚至无法通过自己的领空。 在这种深度的军事控制之下,地利尽失的日本完全处在了严重不平等的对美态势上,失去了掀桌子的手段。 ![]() 其次,美国对日本政坛的渗透,也让亲美派政客在其国内大权独揽。 二战结束后,为了对抗和遏制中苏等社会主义阵营在远东的发展,美国决定扶持日本为亲美派的桥头堡,从而实现美国在东北亚板块的地缘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人放出了许多本应被审判处决的甲级战犯,如岸信介和儿玉誉士夫。 ![]() 这些逃过审判的日本战犯,自然要对美国这一“恩人”投桃报李。于是,在中情局(CIA)等美国特务机构的渗透下,一股亲美反共的日本右翼政治团体,再度死灰复燃。 不仅如此,美国人为了扶持自己的傀儡势力,迅速掌握日本的政治大权,还专门设立了秘密的“M资金”为其提供经济援助。 在美国的耕耘下,日本政坛如今充斥着许多“不顾及日本利益,而以美国利益优先”的亲美派内鬼,这些人亦是日本捍卫自身金融主权的一大障碍。 ![]() 再者,美国对日本的舆论和经济的掌控力,也十分之强大。 在包庇政治战犯之时,美国也同样放过了一批舆论口的甲级战犯,例如正力松太郎,此人甚至在美国的帮助下,创建了日本的媒体大鳄《读卖新闻》。 通过这些喉舌,美国可以轻松操纵日本的国内舆论,引导日本民众的情绪,甚至在政治大选的关键时期,用来打压亲美派的竞争对手。 至于日本的财阀,三菱、住友等早已在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被美国资本深入渗透,以至于这些勋贵的利益往往不在日本,而在美国。 ![]() 三、美日博弈的背后以上的种种因素,都使得日本很难在美国面前,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日本人想要打赢这场金融保卫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美国人为何会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过河拆桥,想要对日本实施金融收割呢? 其直接原因,或许是为了剜肉补疮,借由宰割日本来弥补自身严重的经济亏空。 ![]() 在过去的一年间,美国为了收割全球,维持着超过5%的高利率水平,这不仅让美国内部的经济,因为融资成本攀升,而陷入低迷,亦让本就严峻的美债危机,愈发雪上加霜。 然而,放眼全球,美国尚能利用盘外招进行收割的国家,也唯有日本。 于是,日本就成了此轮美元高利率周期里的最大输家。 ![]()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而言,美国此番对日本的强行收割,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战略收缩的重要一环。 2016年,特朗普成功上台,这位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竞选口号的总统,标志着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抬头。 可在经历了中美贸易战的接连受挫后,美国人逐渐意识到继续维持目前的全球化秩序,对美国而言,已然成为一种负担,甚至帮助了中国这一竞争对手的崛起。 ![]() 因此,美国最终选择掀桌子,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势力、退回美国本土重启工业化建设。 但在退回北美大陆之前,一向擅长“离岸平衡战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乐意这个经济实力颇为强劲的日本,被中国所接收。 所以鼓动日本、韩国和台湾军事割据,尤其是将日本“乌克兰化”,彻底打烂东亚的基本盘,让中日韩三国之间结下更大的仇怨,成为最符合美国未来远程操盘、继续恶心中国的战略目标。 ![]() 当然,日本也不愿真的充当美国的炮灰,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把自己推向与中国彻底决裂的不归路,故而就有了日本央行多次出手干预汇市这一幕。 可以预见的是,美日的货币战将在今后愈发激烈,且双方博弈的领域将扩大到经济、外交、政治乃至军事层面。 结语从美日围绕汇率展开的激烈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那便是这两国之间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看似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也有许多心中的小九九,这也给了我国借力打力,以最小代价将美国驱逐出东亚的可能性。 美日阋墙,于中国而言是个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