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日,伊朗为已故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举行哀悼仪式。伊朗多名官员和哈马斯代表等出席活动。 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同一天,载有哈马斯已故领导人哈尼亚遗体的飞机自伊朗首都德黑兰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卡塔尔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调停,哈尼亚是哈马斯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舆论普遍认为,哈尼亚遇袭身亡将对加沙地带停火谈判造成严重打击。 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关于是谁杀死了哈尼亚,伊朗和哈马斯方面日前指认称,暗杀哈尼亚是以色列所为。 不过截至目前,以色列对于相关袭击事件一直展示出模糊的态度。以政府发言人表示以色列不会对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遭袭事件发表评论。但经过3个小时的以政府安全内阁会议之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讲话,但并未提及此次事件。 《欧洲时报》报道截图 对此,以色列当地媒体认为,这符合以色列过去一贯的做法,对于其情报行动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以政府冒险袭击或是在转移国内矛盾。 此外,当地时间7月30日傍晚,以军空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一栋住宅楼,致其部分坍塌,造成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军事指挥官舒库尔在内的多人死伤。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另据了解,一位名为米拉德·贝迪的伊朗军事顾问,在以色列30日对黎巴嫩贝鲁特的袭击中死亡。连续发生的袭击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对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的担忧。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认为,面对接二连三的遇袭身亡事件,伊朗一定会采取行动。 对于伊朗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它遭遇了双重的冒犯与羞辱。因为哈尼亚作为伊朗总统的客人,前来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到了以色列的定点清除。此举无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以色列拥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清除伊朗境内任何人的能力和决心。对此,伊朗绝不能坐视不理,它必须重新确立对以色列的威慑力,恢复自身的信誉与能力。 相关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如果以色列受到攻击,美国将为以色列提供“保护”。 牛新春表示,美国在此事上的立场显得比较尴尬,其表态含糊其辞,对于是否以色列暗杀了哈尼亚,美国选择了“无可奉告”。 一方面,美国正急于推动临时停火谈判的达成,尤其是拜登政府在其任期仅剩六个月的背景下,将此视为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以色列对哈尼亚的暗杀行动无疑为这一进程增添了障碍。哈马斯的反应尤为强烈,已明确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谈论临时停火已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美国长期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并将哈尼亚定性为恐怖分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哈尼亚的死亡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此外,过去两个月中,美国一直鼓励以色列采取更为精准的打击方式,而非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色列此次的行动正好符合了美国的这一期望,但这也可能引发地区冲突的升级。 更为复杂的是,美国虽然希望避免大规模地区冲突,但同时又明确表示,一旦以色列遭受袭击,美国将坚定支持。这种表态无疑增加了地区冲突爆发的可能性。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陈濛 张晗 编辑丨王红岭 王洹星 签审丨侯晨 江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