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观察|扩张、合纵与连横:聚焦菲律宾的南海新策(下) ...

2024-8-1 21:31| 發佈者: admin| 查看: 308| 評論: 1

摘要: 菲律宾南海新策之影响不容小觑菲律宾通过媒体炒作、扩大阵营等行动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引发了不容小觑的地缘政治影响。目前,菲律宾与盟友试图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相互配合,以南海为“切入点”,加强对中 ...

菲律宾南海新策之影响不容小觑

菲律宾通过媒体炒作、扩大阵营等行动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引发了不容小觑的地缘政治影响。

目前,菲律宾与盟友试图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相互配合,以南海为“切入点”,加强对中国的“岛链”封锁,并引发“三海联动”效应。

“三大岛链”是二战后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而在太平洋上提出的防线计划。菲律宾扩建中的防卫网络已经把“第一岛链”的重要支柱日本和自身连接起来,将东海、南海、黄海“封锁”于内。“第二岛链”以美国关岛军事基地为中心,长期由美军控制。连接二、三“岛链”的澳大利亚已经加入菲律宾防卫网,随着不久的将来新西兰的加入,第三岛链的重要依托也将被覆盖。如果“三大岛链”的军事力量互组互联,那么中国舰只在南海及太平洋海域的活动可能遇到更多干扰,中国海军的远洋战略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三海联动”效应。“三海”指南海、东海、台海,其中任何一个海域发生事端都将耗费中国的精力,致使中国难以顾及其他地区。在此方面,日本近来动机明显。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存在钓鱼岛主权争议,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逐步加强了在该海域的巡逻,动摇了日本的控制力。日本7月8日与菲律宾签署部队《互惠准入协议》意在使中国的注意力更多分散至南海。同时,与美国相似,日本试图以南海为理想“跳板”介入台海事务。7月18日,日本海上安保厅又邀请台湾地区“海巡署”舰只赴日本海域实施联合演习——这是1972年日台“断交”以来,双方首次举行联合海训。日本此举意在用台湾牵制北京,进一步分散中国对东海的关注,以便趁“虚”坐“实”其控制钓鱼岛的图谋。

菲律宾配合美国等“价值观同盟”,通过话语构建,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威胁和平”、“破坏国际法秩序”的“共同威胁”,陷中国于“道德”包围,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

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国通过高层讲话、政府文件、媒体报道等方式,不断指责中国在南海地区“霸凌”、“恐吓”、“压迫”弱小国家,“侵犯”邻国的海洋权益,并称中国的岛礁建设活动是“军事化”南海、中国在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的执法活动破坏了国际法赋予的“航行/飞越自由”权利。美国还数次重提所谓的2016年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的判决,并在2020年《南海问题立场声明》中首次否定中国主权主张及“九段线”的合法性,将“强权就是真理”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马科斯上任以来,亦多次重提不被中国接受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呼应美国指责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国家领导人和媒体也跟随美国,用美国惯用的语汇来形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定义中国主张的合法性,将中国塑造为法律和正义的“对立面”。

“三人成虎”,部分外媒重复使用相同的话语来描述中国,民众难免被误导。这些指责中国的语汇,根源于政治动机,未经严谨的事实调查和系统的国际法论证。许多冲突事件或法理上的争议,或是被断章取义、或是被无中生有、或是被颠倒黑白,其结果是,事实仿佛不再最具说服力,最重要的是民众经常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什么就是“合理”的存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在交流转述的过程中,又不自觉地成为了这些言论的“拥趸”,扩大了它们的传播,增强了它们的影响力。所谓“价值观同盟”,正是想利用“话语构建”这把“软刀子”,将“谣言”转化为政治、法律和道德压力加诸中国,迫使中国在现实层面作出让步。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菲律宾向中国发起国际司法挑战、与域外国家“抱团”等举动可能引起“模仿”效应,“鼓励”其他东南亚争端国采取相似举措。

越南的动作最值得关注。据“环球网”报道,6月15日,菲律宾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将其面向南海的西巴拉望地区大陆架延伸至350海里。仅一个月后(7月17日),越南也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一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边界划界案,要求延伸其在南海主张的大陆架。该提案还称越南依据国际法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享有主权。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称,此举侵犯了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越方的相关主张涵盖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区域,侵犯了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违背中越两国签署的《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和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这已经不是越南第一次仿效菲律宾挑战中国,早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之后,越南就声称也要将与中国在南海的争议提起国际司法诉讼。尽管越南的诉讼迄今未有实质进展,但近年来河内在南海事务上选择性利用国际法制造针对中国的话语“陷阱”,值得关注。军事安全领域,越南亦效仿菲律宾,利用美国在印太地区与中国战略竞争之需,配合并主动靠拢华盛顿。过去数年中,美军的“卡尔·文森”号、“西奥多·罗斯福”号等航母对越南进行了多次军事访问,这是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越恢复军事关系的重大举措。去年9月美越又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

菲律宾南海新策之影响无须高估

尽管菲律宾的南海新政策对地区局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因各种因素的存在,它们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目前仍然无须过高估计其影响。

第一,菲律宾强化与美日澳等国的防卫合作的确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军事压力,但不会影响中国内部军力建设,也不会对中国的岛礁建设和海上执法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仍然稳步向前,海军装备日新月异。中国海军目前已经拥有三艘航母,数量排名世界第二。其中正在测试的福建舰采用了先进的电磁弹射设计(一种航母上飞机起降方式)。中国海军还拥有多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小航母”)、8艘在役055型导弹驱逐舰(“万吨大驱”)、几十艘潜艇等“重器”。相较南海其他国家,中国的海上力量具有显著优势,且这种实力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按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将不断增强。因此,尽管有美国看似坚定的防卫保障,菲律宾显然也不敢过度挑衅中国,仍然视外交渠道和谈判机制为解决中菲争端的首要途径。

第二,“价值观同盟”对“中国威胁论”的散播和道德指控难免给中国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但不会损毁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国际信誉。

事实上,对欧美国家的人民来说,本国、本地区的社会民生问题远远比万里之外、发生在其他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更为重要,也更能引起关注。欧美自身的民主建设目前亦遭遇危机。在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代表民族、民粹主义的右翼和极右翼政党获得了不俗战绩,极大挑战了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也反映了疫情之后欧洲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正在进行的美国总统选举(选前活动),亦发生了针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枪击事件。凶手年仅20岁,登记为共和党选民,但曾向民主党捐款。这部分反映了美国年轻一代思潮混乱、社会存在不同层面的割裂。在自身面临社会价值观冲突的情况下,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道德和价值观责难,本身便难有说服力。再者,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倡议,积极与包括东南亚争端方在内的周边国家展开经济合作,协助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国家因此受益。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因海洋争端而产生的“敌意”,中国的声誉和形象在地区国家中依然稳固。

第三,菲律宾的南海新策略在东南亚国家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引发越南等国跟随,但这种“模仿”效应受到国际关系大局之影响,因而程度有限。

东盟对中国有着较强的经济依赖,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是东盟第四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东盟国家,包括南海争端方深知中国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不愿扩大事端,影响经贸关系。历史经验亦告诉东南亚国家,“两强相争”,小国只有“左右逢源”而非“选边站”才能生存。因而即便是菲律宾也不愿将自身命运完全依附于美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与中国竞争的战略据点。越南更是有着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痛苦记忆,不愿再次成为不同势力间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的前沿地。

面对南海局势出现的新变局,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法、国内法和国家实力来管控海上分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笔者看来,在“司法战”中也应采取“先发制人”而非“被动迎战”的策略。过去,中国在菲律宾发起的仲裁中采取“不参与”、“不承认”、“不接受”的态度。当时有当时的合理考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未来,中国可能面临更多法律挑战,例如近来菲律宾声称将针对中国专门提起海洋环境保护的仲裁。面对新的司法挑战,中国此次态度积极,于7月初发布了一份揭露菲律宾破坏仁爱礁海域生态环境的报告。中国亦可凭借切实证据就海洋环境问题对菲律宾提起诉讼,以免单方面陷于被动。

其次,优化对外宣传工作,用不同的语言讲好中国的“南海故事”。外媒,特别是传播面相对广泛的英文媒体上,存在着关于中国的不实信息。中国有着大量的国际观众,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应对这一状况,中国应着重提升媒体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使用外语(尤其是英语)报道新闻事件和评论分析的能力,并用国际化的语言和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来更好地向世界表达中国。

(作者系英国爱丁堡大学政治学博士)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神山ゆぅき 2024-8-1 22:31
软硬实力一起上!

查看全部評論(1)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1-24 05:10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