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70岁台籍老人回乡探亲,说出身份后引起轰动,中央下令恢复党籍 ...

2024-4-27 17:00| 發佈者: 紫微道人| 查看: 288| 評論: 0

摘要: 前言1988年,一位七旬老人以台胞“叶依奎”的身份,从台湾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探望自己许未见的亲人。当老人的真实身份被揭晓后,立刻引起轰动,经过深入调查,中央下令恢复这位老人的党籍并让他享受科员离休待遇。这位 ...


前言

1988年,一位七旬老人以台胞“叶依奎”的身份,从台湾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探望自己许未见的亲人。

当老人的真实身份被揭晓后,立刻引起轰动,经过深入调查,中央下令恢复这位老人的党籍并让他享受科员离休待遇。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呢?他又经历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告别妻子,赴台工作

这位七旬老人“叶依奎”就是谢汉光。谢汉光于1917年诞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农耕之家的才子,自小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慧与好学。

就读于国力广西大学,在校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士,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果敢坚定,激荡着谢汉光的心灵。

他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开始积极参与抗日活动。1942年谢汉光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就与妻子曾秀萍结婚。

在同学的引荐下,他开始在广西农场任职,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不久便晋升为农场主任。

那时的中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日军的肆意践踏,谢汉光的家乡也未能幸免。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秀萍带着孩子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寻夫之路。谢汉光见到妻子和孩子后,立即将她们安排在自己附近教书,方便照顾和保护。

虽然此时的谢汉光并非共产党员,但他却以一位“党外进步朋友”的身份,多次冒着风险掩护中共党员撤离险境。

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光复。这时一位教授向谢汉光抛出了橄榄枝,谢汉光便带着妻儿来到了香港,打算前往台湾。

也就是在这时,谢汉光开始为共产党工作。当时负责人方方看出谢汉光是个思想前卫、心怀天下的进步人士,于是主动找到了他。

谢汉光听到后顿时心潮澎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就在即将前往台湾之际,他却面临了一个难题:带着妻儿一同前往,不仅可能面临危险,而且也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经过深思熟虑,谢汉光决定与妻子告别,独自踏上前往台湾的征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念。

为了保障谢汉光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上级经过慎重考虑,为他安排了一位假夫妻。

这位假妻子同样是我方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聪明伶俐、机智过人,能够完美地配合谢汉光开展工作。

不久之后,谢汉光又为中共党员张伯哲安排了工作,为他提供掩护,让他能够更安全地从事地下工作。

张伯哲


在恩师的极力推荐下,谢汉光得以担任林业试验所的所长一职。这一身份的跃升,不仅为他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工作大门,也赋予了他更多的机会与责任。

他深知此职位的重要性,于是巧妙地利用这一身份,将共产党的优秀人员巧妙地安排到各个关键岗位。

谢汉光对共产党的忠诚与热爱溢于言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无论是作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他都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不懈的努力。

陈仲豪


他的付出与努力,引起了党组织的高度关注。经过多方考察与了解,党组织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思想进步、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

终于,在1947年,谢汉光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他的加入,为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力量,也标志着他在革命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无论是作为地下工作者还是岗位上的领导者,谢汉光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责任心,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长期潜伏,坚定信仰

《光明报》是一份充满热血与斗志的报纸,其主旨如炬火般明亮,那就是反对独裁统治,呼唤民主之光,同时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

在这份报纸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强烈批判,以及对共产党民主理念的热烈拥护。

每一篇文章都如同利箭,直刺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心脏,让民众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线曙光。

然而,这份承载着民众希望的报纸,在1949年10月却遭到了国民党保密局在基隆中学破获。

他们愤怒至极,在1950年1月,国民党将这份报纸的台湾主要负责人蔡孝乾抓捕归案。

蔡孝乾的被捕,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台湾。他供出了大量的信息和组织,使得国民党得以顺藤摸瓜,开展了一系列的抓捕活动。

在这场风暴中,将近400多人被逮捕,而受牵连的人数更是高达1800多人。台湾的中共党组织在这场风暴中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仿佛一夜之间,那些曾经为了民主、为了抗日而奋斗的勇士们,都消失在了黑暗中。

蔡孝乾


谢汉光也因此暴露,开始了逃亡之路。某天,谢汉光突然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来信,他很疑惑,那人告知这是张伯哲交给他的。

信中,张伯哲急切地警告他,危险正在逼近,必须立刻逃离林业实验所。信中还附带了30元的潜伏经费,显然是张伯哲为他准备的应急之需。

谢汉光看完信后,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明白,自己已经被暴露,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他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开始寻找一个能够藏身的隐蔽场所。

几天后,谢汉光从厂里工人的口中得知,就在他逃离后不久,刑警带着几人前来抓捕他。

他庆幸自己收到了张伯哲的警告,提前一步逃离了险境,让敌人扑了个空。谢汉光想着看能不能联系到梁铮卿时,却得知他早已被捕。

他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处。

于是,他按照张伯哲信中交代的内容,开始小心翼翼地行动起来。在同学们的掩护下,他悄无声息地走到了台东林场。

梁铮卿


谢汉光在逃亡路上遇到了一位淳朴的农民。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小心翼翼地编造了一个谎言,声称自己是国民党的逃兵,因没有户口而四处流浪。

这位农民心地善良,没有多想,便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家中暂住。然而,农民也深知这个地方的规矩,担心有人前来查户口,带来麻烦。

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将谢汉光藏到深山里去。那里人迹罕至,距离村庄有20公里之遥,相信没有人会找到那里。

不久后,村里的村长知道了这件事,便前来寻找谢汉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谢汉光心中不禁紧张起来。

于是,他迅速思考对策,最后决定将自己的金戒指送给村长。村长接过金戒指,他仔细打量了谢汉光一眼,最终,他点了点头,决定放过谢汉光。

为了让他能在这里生活下去,村长还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叶依奎。据说,这个村民已经失踪很久了,正好可以让谢汉光顶替他的身份。

就这样,谢汉光在深山之中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改了姓名,有了户籍,与村民们和睦相处,过着平静而安稳的日子。

他将自己积累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曾试图为他牵线搭桥,介绍一桩婚事。

面对这样的好意,他微笑着婉拒了。他心中有一个更为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寻找组织,找到党。没想到这一呆就是38年。

回大陆找到组织

随着1987年两岸开放的探亲限制,谢汉光长久以来的回家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迫不及待地向上级提交了申请,怀揣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等待着批复。终于在1988年的那个寒冬腊月,谢汉光踏上了久违的回乡之路。

他隐姓埋名,以“叶依奎”这个身份,悄然抵达了丰顺县,那个他魂牵梦萦绕的家乡。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他便迫不及待地四处打听家人的消息。

得知妻子这些年始终坚守着对他的等待,独自抚养着孩子,历经艰辛却从未改嫁,他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动与愧疚。

当他再次见到妻子的那一刻,两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多年的酸苦似乎都化在了这一声:“我回来了。”之中。

由于谢汉光在台湾的岁月漫长,与他一同并肩战斗的地下党员们大多已经牺牲,他的身份和经历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

当地政府只将他视为一位普通的“困难台胞”,每月给予他20元的补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谢汉光向中央写信报告自己在台湾的的经历,希望恢复自己的党籍。

多方打听之下得知陈仲豪在汕头大学当图书馆主任,于是谢汉光便前去寻找他,一别数十年,两人相见也十分感慨。

陈仲豪在晚年时,仍然在为包括谢汉光在内的战友们的事情奔波。他深知这些老战友们对党的忠诚与付出,因此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争取权益。

1994年,陈仲豪向上级反映了谢汉光的情况,并将相关证明材料交给了徐懋德代为办理。

中央得知此事后,对此事高度重视。他们深知谢汉光是一位对党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同志,因此决定对他进行深入的调查。

经过多方调查核实,终于在1995年5月有了结果。中央回复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谢汉光按照科员的待遇办理离休手续。

收到这份文件的那一刻,谢汉光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党籍,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这份感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陈仲豪等战友们的帮助和支持。

结语

谢汉光,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坚韧与执着。他,就像那挺立在风雨中的古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保持着那份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他,是一个心怀信仰、矢志不渝的人。在台湾的漫长岁月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没有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他深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与坚持。

谢汉光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与坚定。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参考资料

潜伏台湾42年,回大陆找到组织.梅州网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1-23 22:38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