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全球纸媒纷纷倒闭,日本报纸为何活下来?

2024-4-18 00:0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646| 評論: 3

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崛起后,传统媒体拥有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纸媒行业更是遭遇灭顶之灾。国内,不仅街头的书报亭消失无踪,连《知音》《读者》《电脑报》《城市画报》等读者超百万的报刊也纷纷休刊,令人无比 ...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崛起后,传统媒体拥有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纸媒行业更是遭遇灭顶之灾。

国内,不仅街头的书报亭消失无踪,连《知音》《读者》《电脑报》《城市画报》等读者超百万的报刊也纷纷休刊,令人无比叹息。

国内街头曾经红红火火的书报亭,很多早已关门停业

国外纸媒行业也不好过:

德国三大报的《法兰克福论坛报》《纽伦堡晚报》《德国金融时报》,法国的《论坛报》《法国晚报》10 多年前就宣布休刊。

美国《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久负盛名的报纸早已申请破产保护,主流新闻杂志《新闻周刊》与创刊于 1877 年的《华盛顿邮报》,也相继宣布停止纸质版发行。

世界纸媒行业的寒风萧瑟中,却流传着日本报业 " 停滞三十年,未受网络传媒影响 " 的神话。

2012 年,世界新闻协会曾发布数据:

2011 年全球发行量最大的 10 份报纸中有 5 份在日本,分别是第一位的《读卖新闻》(1000 万份)、第二位的《朝日新闻》(750 万份)、第四位的《每日新闻》(350 万份)、第六位的《日本经济新闻》(300 万份)、第九位的《中日新闻》(280 万份)。

日本报业至今依然坚挺

可以说,当时全球发行量十大报纸排行榜上,日本报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堪称整个地球村 " 全村的希望 "。

为何在当时网络媒体大潮冲击下,日本报业依然坚挺呢?

首先是日本人的识字率高,而且喜欢阅读,这也是日本报纸能卖出去的最基本因素。

相信所有去过日本的游客都会发现,日本地铁上,手捧一份报纸或书籍的乘客不在少数。

日本地铁上爱阅读的乘客不在少数

其次是日本报纸有着超高的订阅率:

中国的报纸普及率为每 1000 人 91 份、美国 263 份、德国 322 份,而日本则高达 647 份。

日本新闻协会骄傲地表示,这么多人要看报,新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而代之。

日本报业各自有着一批十分忠实的读者群体,有些家庭订阅的时间更长达半个世纪。

几十年来,日本家庭早起后,一边吃早饭,一边阅读刚刚送到的报纸,成为日本家庭每天的 " 基操 "。

要知道,报纸在日语中写作 " 新聞 "(しんぶん),具有天然的宣传属性。

日本公司白领与企业经营者喜欢读《日本经济新闻》

而且大部分报纸,讲求数据、逻辑分析,也强调文笔,还有很多细节,堪比情报分析。

尤其是日本经济新闻,几乎是日本乃至全世界观察日本经济的重要窗口。

日本民众也十分相信报业人的操守。

2016 年 10 月,日本新闻通信调查会发布的《关于媒体的全国民意调查》显示:

受访者对报纸的信赖度为 68.6 分(百分制),仅次于公共电视台 NHK 的 69.8 分,但远高于民营电视台的 59.1 分和互联网的 53.5 分。

事实上,该调查从 2008 年的第 1 次调查开始,报纸的可信赖度就一直排名第 2 位。

这使得日本六大报业集团没有所谓的 " 上级管理机构 ",只有报社的经营委员会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充分报道。

有人可能要问,经营委员会或社长不能影响报道内容么?

其实,日本各家报社实行经营与编辑体制分离的制度,报社的灵魂人物是负责内容采编的总编,社长和经营委员会只管经营,不能干涉内容撰写。

而总编权力又受到内部两个机构的牵制,一个是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内容的审核;另一个是论说委员会,负责每天社论的撰写,均由报社的记者、编辑担任。

这两个内部管理机构,严格把控整个报社的报道立场与方向,保证文章风格不会因总编的喜好而改变。

事实上,日本各家报社的风格各有不同,基本都会有着自己的风格和态度。

日本有五大报业集团:《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

这五大日本报业集团除了本身报纸外,还拥有许多子报。

其中,创办于 1872 年的《每日新闻》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到今年已经有 152 年的历史。

《读卖新闻》是日本历史第二悠久的报纸,仅比每日新闻晚了 2 年创办,如今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朝日新闻》是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创办时间比上述两家略晚一些,1879 年在大阪创刊。

《日本经济新闻》也叫 " 日经 ",创办也超过百年,目前分早刊和晚刊。

只要是关注日本股市和经济的人,很少有不订阅这份报纸的,在日本和全世界都有一大批忠实读者。

因为《日本经济新闻》主要侧重于经济方面报道,同时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外交、军事各个领域,尤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高科技、金融证券、商品流通等领域见解独到。

《产经新闻》是富士产经集团旗下的产业经济新闻社,内容质量不逊于《日本经济新闻》,但因为立场较为保守,被人戏称为 " 自民党的推销员 "。

日本报纸的风格立场不同,使得日本家庭有着非常有趣的订阅传承。

如果爷爷看了一辈子的《读卖新闻》,那儿子、孙子家里,也几乎都是订阅《读卖新闻》。

当然,报纸内容写得再好,还要卖得出去。

日本报刊 95% 以上全靠订阅,依靠的是遍布全国的 2 万多个发行站点和数不清的便利店。

日本某报纸发行站的工作人员在查看报纸

除了东京的发行站一般是与某家报社签订独家发行合同,日本其他发行站点会选择与不同报社合作,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报纸送到订户手上。

此外,日本的杂志刊物通常会选择各地便利店合作,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是最好的订阅和销售渠道,使得刊物能以最快速度出现在便利店内。

不过,相比传统报纸,日本年轻人更偏爱《东京体育报》。

日本地铁、公交上,经常看到年轻人人手一份《东京体育报》,看得津津有味。

神奇就神奇在,报纸名字虽然是 " 体育报 ",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和体育无关,充斥各类野史八卦,曾经被讽刺 " 除了日期外没有一句真话 "。

比如 2002 年 10 月,《东京体育报》报道岩手县远野市的小乌濑川中发现了传说中的 " 河童 ",随后又是电视台悬赏,又是记者跟踪采访,轰动一时。

《东京体育报》曾策划的日本 " 河童 " 事件报道

直到最后,该报社主编承认是自己联合电视媒体,请搞笑艺人扮演了 " 河童 "……

不过,这份报纸更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打着擦边球的明星演艺圈新闻和半裸的艺人照片,格外受读者欢迎。

既然说到日本纸媒,自然不只有日本报纸。

日本杂志业还有发行量前三的《周刊文春》《周刊新潮》和《周刊现代》。

此外,《周刊朝日》《周刊 POST》《周刊少年 Jump》《AERA》等杂志也颇具影响力。

摆放在日本便利店内的各类杂志

相比报纸,这些杂志内容更包罗万象,从清新的文艺作品到揭露政界、文艺圈内各类名人八卦,以及穿搭、美容、养宠 …… 同样各有着一批忠实读者。

对于日本读者来说,除了杂志内容吸引人,更主要是这些杂志会随刊赠送精美的小礼物,从购物袋、钥匙包到化妆品小样,无所不包。

买杂志还能拿到免费赠品,真香!

虽然是杂志社和商家联合营销的噱头,可日本年轻人就吃这套,后来也被中国部分杂志学去。

可以说,正是基于日本民众长期的阅读习惯,以及从业者不懈地努力,才使得日本纸媒行业历久不衰。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兴起后,全世界纸媒行业的颓势也同样影响到了日本报业。

日本新闻协会统计显示:从 2004 年开始,日本的报纸发行量逐年减少,2004 年为 5302.2 万份,2011 年为 4834.5 万份,2012 年为 4777.8 万份,2013 年为 4699.9 万份,正以平均每年几十万份的速度递减。

日本最大广告商电通公司统计,2005 年,日本报纸类广告总收入为 10377 亿日元(约 495 亿元人民币),到 2011 年已降至 5990 亿日元(约 286 亿元人民币)。

同样,日本杂志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有统计数字显示,上世纪末,日本杂志业销售额为 15640 亿日元(约 747 亿元人民币),到 2020 年已经跌至 5500 亿日元(约 262 亿元人民币),大约只有上世纪末的三分之一。

2013 年之后,中国的报刊行业也进入断崖式下跌,距峰值跌去超八成,同样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崛起有关。

但令人惊讶的是,日本全国上百家报社中,这几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关闭潮,其中有些报社的利润不降反升。

以日本销售量最高的《读卖新闻》为例,2018-2020 年的营业额为 2059 亿日元、2140 亿日元和 2228 亿日元,利润不降反升。

2018-2020 年《读卖新闻》的营收变化

其他两家《每日新闻》与《朝日新闻》集团总营收虽不及《读卖新闻》,但也总体好过以往。

更令其他行业工作者艳羡的是日本媒体记者的工资,根据 2021 年的统计数据,其平均年收入为 792.2 万日元(约合 37 万元人民币),和日本医生、教授、律师等职业一起稳居收入前十之列。

在全球报业收入普遍下滑背景下,为何日本报业收入偏偏 " 一枝独秀 "?

首先是日本报业集团早就拥抱了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通信行业的全面互动。

虽然日本报社早已建有专门网站和 APP,但盈利不只是靠广告,还有各类收费服务。

日本报业在传统纸质基础上,于十多年前就推出了收费版的电子报纸。

拿《朝日新闻》举例,订阅纸质报纸的用户,每月只需花 1000 日元(约 50 元人民币)即可订阅电子报纸,而非纸质报纸订阅用户,费用为每月 3800 日元(约 181 元人民币)。

作为创立一百多年的新闻机构,《朝日新闻》拥有的是其他网络媒体不具备的内容库和深度报道素材,这为自身提供个性化新闻定制、历史文献查阅等服务创造了条件。

《朝日新闻》将旗下新闻分为一流新闻、二流新闻和三流新闻:

一流新闻是一些及时的时政新闻,如果想在网上看,要么成为网络会员,要么就只能看一个大概,想要看全,就要交费;二流新闻一般是社会新闻;三流新闻是娱乐新闻,基本免费。

《朝日新闻》网站截图

任何人如需要调阅《朝日新闻》内容库中的文献数据或报道,就得交 100 日元(约 5 元人民币),查阅的资料类别不同,深度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

这种将新闻分类并部分收费的方式,既维持了网络读者群,也促进了报刊订阅,更保证了原作者的收益(报社会将部分查阅收入转给对应的作者)。

时至今日,这套收费模式几乎在所有日本报业集团中使用。

有人可能不解,网络那么多免费信息,可日本报业集团查点资料就收费,读者能答应么?

答案是:能!

其实大部分时候,免费的才是最昂贵的。

只要信息可靠,读者情愿花钱买个 " 踏实 "。

因此,近 10 年来,虽然《朝日新闻》报纸广告减少了约 27%,但朝日新闻社的整体营业额基本持平并逐年上升,成为日本转型最成功的传统媒体之一。

日本其他报业集团这些年没有走下坡路,差不多也是这个原因。

如何进行详实的报道,积累忠实读者,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实是所有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THE END




來源網址: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61f69e88e9f0961b123e051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火枪爱狂战 2024-4-18 01:00
主要还是因为老家伙多……
引用 反贪污 2024-4-18 00:40
日本民众也十分相信报业人的操守。
引用 貓膩兒樂樂 2024-4-18 00:20
日本老龄化全世界最严重,老头老太太爱看纸媒。

查看全部評論(3)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6 00:48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