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中国特派“最萌外交官”回国!大熊猫外交的历史,远比你想象中长 ...

2024-4-12 03:2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108| 評論: 0

摘要: 本文约6300字阅读需要16分钟想象一下,如果熊猫会发朋圈,那“福宝”的最新动态估计会是一条:“告别韩国的炸鸡和泡菜,我要去征服四川的竹子了!下面想必也是满满的点赞和评论。国历君制作福宝表情包。底图/新华社视 ...

本 文 约 6300字

阅 读 需要 16分 钟

想象一下,如果熊猫会发朋圈,那“福宝”的最新动态估计会是一条:“告别韩国的炸鸡和泡菜,我要去征服四川的竹子了!下面想必也是满满的点赞和评论。

国历君制作福宝表情包。底图/新华社视频号 《“再见福公主!”——韩国民众雨中惜别大熊猫“福宝”》截图

在韩国,粉丝们对“福宝”的爱简直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听说“福宝”要回国,粉丝们的眼泪比韩剧里的还要多。他们在雨中排队,手里举着“福宝,你是我们的小幸运”的标语,场面感人程度直逼偶像团体的告别演唱会。而“福宝”似乎也很懂得搞气氛,它的回国之路堪比一场大型真人秀。专车接送、包机服务,这待遇估计会让其他熊猫羡慕嫉妒恨。

总之,“福宝”的回国之旅不仅是一场与动物相关的大事,,更是一个中韩文化交流的热点新闻。不仅是福宝,如今遍布各地的“熊猫大使”,大都成为耀眼的“友好使者”,所到之处,给世界人民带去欢乐,是海外民众最喜欢的中国符号之一。

唐代就有熊猫外交吗?

大熊猫最早作为和平大使“出洋”,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根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685年,日本国神武天皇收到唐朝政府赠予的一对大熊猫及70张毛皮。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最早的熊猫外交。但学者张旭琰在《新中国熊猫外交的变化与挑战》一文中考证,这一说法最早并非出现于中日的史料中,而是来源于德国学者赫伯特·文特(Herbert Wendt,1914—1979),他在一篇文章提到“685年10月22日,中国的皇帝向日本的皇帝赠送了两头白熊和七十张白熊皮”,另两位学者拉蒙娜·莫里斯(Ramona Morris)和戴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合著《The Giant Panda》(1981年出版)一书时引用了这一说法,并推测这里的“白熊”可能指熊猫。《日本皇家年鉴》一书,应当就是《日本书纪》的英文名Japanese imperial annals或德文译名再度翻译为中文得来的。685年为天武天皇十二年,但《日本书纪》中此年下没有记载任何与熊相关的内容,而与所谓史料中存在相似记录的则出现在658年,也就是齐明天皇四年有这样的一条记载:

“是岁,越国守阿倍引田臣比罗夫讨肃慎,献生罴二、罴皮七十枚。”

其中所谓“罴”代指棕熊而非白熊,擒获熊类的地点是在中国东北的“肃慎”,那个地方是肯定不会出产熊猫的。

熊猫在日本颇受欢迎,抛开虚无缥缈的古代传说,1972年,熊猫第一次到日本时,引起日本老中青三代人的狂热喜爱。唐代就有熊猫赴日的说法也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除史料外,他们还翻阅飞鸟时代(592—710)的动物书籍,但无论图片还是记载都没有发现一只类似大熊猫。1985年4月19日,《朝日新闻》刊出一篇文章《“大熊猫船”沉没?飞鸟时代没有到达日本——黑柳女士的独立调查》。文章中,长期关注此事的黑柳彻子心有不甘地写道:

“究竟是运载大熊猫的船沉没了,还是大熊猫在运载途中死去了,这不得而知,但最终应该是没有到达日本吧。”

20世纪早期,随着欧美人对于熊猫的热情高涨,也引来贪婪的盗猎者,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与繁衍。1939年,国民政府基于大肆猎捕之乱象或致使大熊猫遭受濒危困境的考量,颁布制止大熊猫运输出口的禁令。这样,原本就稀有的熊猫变得更加珍贵。西方国家在寄希望于自我繁殖无果后,只得期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官方渠道满足其民众对于熊猫的渴望。20世纪40年代,面对日益升温的“熊猫热”,中国“熊猫外交”应运而生。

抗战时期的“亲善大使”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民众成立许多援华组织支援中国抗战。其中,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发起募捐500万美元运动。救济中国难民,所得款项将直接用以购买救济难民之衣食用具,或药品,或汇华为儿童保育及工业发展,难民谋生与教育工作的经费。美国各民间团体的热心救助,对中国抗战给予有力支援。1941年,从事中国难民救济工作的宋霭龄、宋美龄姐妹得知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里仅有的一只大熊猫“潘多拉”(Pandora)的死讯。为表示对美国援华的感恩之意,宋氏两姐妹提议赠送美国人民一只大熊猫。国民政府认为恰好可借助熊猫赠美巩固与美国刚刚建立起的战时同盟关系。

美方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十分兴奋。为接受中国赠送的珍贵礼物,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派出约翰·蒂文(John TeeVan)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为避开太平洋中部的敏感地带,他从纽约出发,绕道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印度群岛、新加坡,经曼谷、仰光,通过滇缅公路来到昆明,再到重庆,最后到达成都,全程达34000多千米。

1941年,宋蔼龄(站立者)、宋美龄姐妹带美国客人看望即将赠送给美国的大熊猫。

1941年11月14日下午3时,美国专使蒂文携带着宋氏两姐妹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的一对熊猫飞离重庆,辗转经香港、马尼拉、夏威夷,于12月30日抵达纽约,这无异是送给美国人民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

1947年,摄影师在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拍摄吃竹笋和树叶的大熊猫“潘达”。“潘达”于1941年12月30日来到纽约。

1944年圣诞前夕,伦敦动物园沉痛宣告,二战中与英国人患难与共的熊猫“明”溘然长逝。为填补空缺,英国政府向国民政府提出赠予熊猫的请求,并以提供中国动物学家到英国研究院进修的全额奖学金作为交换。1946年5月,国民政府宣布赠送英国政府一只熊猫。这是只雌性熊猫,1岁大,体重80磅,被命名为“联合”(Lien-Ho),取国际团结之寓意。据《大公报》5月7日报道:

“该熊猫……连同食物总共占四人之飞机坐位,我方派马德教授护送同行。”

马德为四川大学生物学教授,此次出行不仅是“熊猫捕捉监护送者”,更是“即将乘机飞英伦做免费待遇之动物学研究生”。英方为此特派专机到成都接运,经加尔各答、卡拉奇、开罗、马赛等地。因为熊猫不耐酷热,专机内专门设置一通风小室,且备满冰块。还有报道“有‘随员’为其一路掌扇”。5月11日“联合”运抵英国,次日即在伦敦动物园亮相,各报踊跃摄取镜头,“喝糖水吃橘子与外交员并驾齐驱,俨如丘吉尔一言一动都成为新闻”。

伦敦动物园里的熊猫“联合”,1946年5月由中国赠送。

此后,伴随国民党在内战中逐渐败退,国民政府已无暇安排熊猫外送,其主导的“熊猫外交”也告一段落。

“已经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动物”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最萌外交官”,大熊猫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作为外交领域的“亲善大使”,大熊猫已不单是一种珍稀的动物,更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与世界沟通、传递善意的桥梁。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发生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

195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同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他在参观北京动物园时,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住了,希望中国能赠送一对大熊猫。应其要求,中方以北京市长彭真的名义将两只大熊猫“平平”和“碛碛”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政府和人民。1957年4月10日,时任北京市长彭真就北京市人民向莫斯科市人民赠送熊猫之事致信莫斯科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波布罗夫尼科夫,表示:

“为了聊以表示北京市人民对莫斯科市人民的兄弟问候,现谨将我们捕获到的中国产的大熊猫赠给你们……愿我们两市人民的友谊世世代代地繁荣和发展。”

两只熊猫抵达莫斯科中央动物园不久,苏联于7月28日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作为特殊国礼的熊猫也成为中苏两国青年友谊的象征。

1966年,莫斯科动物园,大批游客来看大熊猫“安安”。“安安”是中国政府1959年赠送的一只雄性大熊猫,1962年,动物园为它专门盖了幢带有两个房间的别墅,并命名为“竹苑”。

除苏联外,在1956年至1980年间,中国先后赠送给另一个友好邻邦朝鲜“丹丹”“三星”“琳琳”等5只大熊猫。不过,在相当长时间内,鉴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西方国家很难通过官方获得中国的大熊猫。1950年,旅居英国的熊猫“联合”去世;1951年10月31日,在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生活近十年的“潘达”也离开人间。当时,英国、美国、联邦德国、荷兰等国通过各种渠道先后致信中国,也想通过购买、交换甚至亲自捕捉的形式来获取大熊猫,但大多遭到中方的拒绝。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

“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

“目前美国动物园已经没有活的大熊猫,我们非常渴望得到一双……假如能够得到一对或更多的这种动物,我们一定很高兴接受你们提出的价格,愿意订出我们双方满意,我们两国政府也许可的协定。”

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此时中国答应美方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此事搁浅。

德国、荷兰等也向中国提出过索要大熊猫的请求。1959年,联邦德国哈诺佛州动物园园长克洛斯·缪勒多次来信,甚至提出希望亲自来华捕捉2只大熊猫和3只羚羊并以外汇购买。在当时,这样的请求自然不切实际,中方以“皆属稀有珍贵动物且不易捕捉”等理由婉拒。

“天哪,总理要送熊猫给我们”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被国际舆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美关系在长达22年的“冰封”期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到中国后,总统夫人毫不掩饰对大熊猫的喜爱,尽管其行程一再修改,去动物园看大熊猫这一项却始终保留。据北京动物园档案记载:

“(1972年)2月22日下午3时35分,尼克松夫人参观了动物园熊猫馆,随同有外国记者数十人,参观了馆内和运动场上的大、小熊猫,到4时20分离去。”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唐龙彬在场陪同,他对尼克松夫人看到大熊猫后的兴奋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有专门的摄影组跟随,但她还是用相机亲自为大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不断称赞熊猫可爱。上街购物时,尼克松夫人和她的随从又买了一大堆熊猫玩具。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夫人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

在尼克松访华前,美方先后派五六个先遣小组,美方的先遣小组每次都会提到:

“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儿童太喜欢熊猫了,如果中国送我们一对熊猫的话,淳朴、天真、活泼又讨人喜欢,这跟美国送来的天鹅雕塑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也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将要迎来一个好的兆头。”

1972年2月2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尼克松及其夫人帕特一行。

周恩来用丰盛的晚宴招待尼克松。尼克松和帕特熟练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周恩来微笑着对帕特称赞说:“总统和你都能熟练地用筷子,不简单!”帕特骄傲地将筷子一举,说:“为了来中国,我们在白宫都学着用筷子,练了近半年!”

宴会的气氛非常轻松。席间,周总理把熊猫牌香烟推给尼克松夫人,问:“你喜欢吗?”

尼克松夫人说:“我不吸烟。”

总理指着熊猫说:“你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将送两只熊猫给美国人民。”

尼克松夫人听后,顾不得尼克松正跟叶剑英元帅谈话,惊喜地对他尖叫道:“我的天啊!理查德!你听总理讲什么?熊猫!熊猫!总理要送熊猫给我们。”

尼克松听后,也是满脸惊喜。宴会厅里的记者看到这边发生了“骚动”,马上聚过来打探,饭也顾不上吃便匆匆赶回去发稿。“有一位记者可能被绊了一下,摔了一跤,还没等我们服务员过来扶他,他就自己爬起来往外跑。”

9时许,宴会结束。周总理陪着尼克松夫妇步出人民大会堂,到北门外上车。尼克松夫人边走边兴奋地说:“太美了,可不是吗?太好了,可不是吗?”

消息传回美国,立刻引起全国性轰动,一时成为美国人争相谈论的话题。《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

1972年4月,来自四川宝兴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乘坐专机跨越太平洋。当飞机抵达华盛顿时,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相迎。“玲玲”和“兴兴”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首秀,吸引超过2万人观看。它们与观众见面的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一股“熊猫热”席卷美国。1972年因而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这次见证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熊猫外交”,成为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1972年4月20日,尼克松夫人出席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大熊猫馆的揭幕式时观看大熊猫。

国家关系的晴雨表

紧随美国,1972年秋,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日本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可谓狂热,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造势,表达这一强烈愿望,希望借助首相访华之机,如愿以偿。田中角荣出访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为迎接大熊猫做好各项准备。为此,日本时事通讯社在9月24日的报道中,以《期待着熊猫的喜讯》为题,专访上野动物园园长浅野三义,直言不讳道:

本月九日,同北京动物园交换了动物,比政治优先一步恢复了邦交。孩子们对鹳很有好感,但仍然喜欢熊猫。现在有和大熊猫有亲缘关系的长尾巴的中国产(小)熊猫,而黑白分明的大熊猫,国内只有布缝的玩具出售。希望借这次访华的机会,一定要使孩子们的梦想实现。东京动物园已做好迎接的准备,正期待能够得到“将熊猫送给日本”的通知。

访华期间,田中角荣在各种场合,恳求中方赠送一对大熊猫。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签署。下午,日本政府代表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赠送日本一对大熊猫的消息。

1972年11月4日,接受中国人民赠送大熊猫仪式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

西方国家中,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1964年,法国不顾其他国家阻挠,毅然与中国建交,带头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这以后,两国在外交、经贸、文化多领域进行合作,为中国同西方大国打交道树立了典范。由于两国间有着长期友谊和合作,1973年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十分希望能够得到大熊猫。告别宴会上,蓬皮杜向周总理表达了法国政府和人民的心愿。周恩来当场表示,送给法国一对大熊猫。1974年4月20日,宝兴大熊猫“黎黎”(雌性)和平武大熊猫“燕燕”(雄性)乘专机前往巴黎文森动物园,受到法国举国上下的欢迎。

英国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也不甘人后。1974年5月,英国首相希思借访华之机提出请求,中国政府同意赠送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1975年,在中墨建交后的第3年,中国政府在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Luis Echeverria)的请求下,向墨西哥政府赠送了一对大熊猫“迎迎”和“贝贝”。这是墨西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大熊猫。1975年9月10日,“贝贝”和“迎迎”跨海越洋来到了万里之遥的墨西哥,不仅谱写了中墨友好的佳话,而且还诞生了一家大熊猫“海外家族”。

1978年9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访华,中国政府赠送他们一对大熊猫“强强”和“绍绍”。

在一定程度上,大熊猫的去向成为国家关系的晴雨表。在1982年之前,中国的“熊猫外交”均是赠送模式。1982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

2007年,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正式官宣布不再对外赠送大熊猫,但仍然可以进行相关的中外合作研究。为了解决大熊猫出国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达成协议,中国可以将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送至其他国家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其间繁殖的后代归中方所有。若大熊猫意外死亡,其遗体也归中方所有。中方可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进行对大熊猫的研究工作,外方每年付给中方100万美元,10年总共支付1000万美元。从此“世界上最可爱的外交官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这些“最萌外交官”继续承载着增进中外友好关系、传播中国软实力、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

2022年4月16日,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为庆祝大熊猫抵达美国暨该动物园大熊猫项目50周年活动中,大熊猫幼仔“小奇迹”(右)和妈妈“美香”正享用冰冻水果蛋糕。蛋糕用料全是大熊猫的最爱——由稀释苹果汁和菠萝汁冰冻成胚子,再用红薯、胡萝卜、梨、甘蔗、香蕉和竹子装饰。游客们饶有兴致地现场观赏这场“母子吃播秀”。



來源網址: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95933818571478274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5 18:49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