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美日货币政策转向的关键一年。如何判断美联储、日本央行的货币决议至关重要。 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上调政策利率,负利率政策宣告终结。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以来,时隔17年首次加息。此举标志着日本维持了约11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走向正常化。不过,考虑到通胀前景尚不明朗和美联储降息的外部因素,这一进程可能缓慢推进,且存在不确定性。 一季度,由于美国通胀粘性和就业强劲,市场预期降息将推迟。数据显示,2月,美国CPI同比增3.2%,高于市场预期的3.1%。3月,ISM制造业PMI时隔16个月首次超过50;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0.3万人,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0万左右。非农数据公布后,芝商所6月降息概率下降至50.8%。 降息预期走弱引发了金融市场波动,美债收益率大涨,美股回调,同时黄金和原油走高。 当前,市场对美日央行货币转向的预测陷入“迷茫”。有人担心,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导致“抢跑”风险。也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可能打破常规范式,选择“不衰退而降息”。 美联储何时降息、降几次? 日本央行是否继续加息、加几次? 美日央行货币决议的逻辑是什么?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美日央行决策新范式对中国政策有何启示? “与首席一起看经济” “首席论谈”第四期《全球货币政策新方向:对中国的启示》,邀请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为您带来专业解读。 《全球货币政策新方向:对中国的启示》 讨论方向:美日央行货币政策的新范式及其影响。 讨论要点:当前全球经济和通胀周期的变化;美联储货币决议的新范式;日本央行货币决议的新范式;美日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美日央行货币决议新范式对中国政策的启示。 直播时间:4月10日20:00-21:00。 主讲首席:邢自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來源網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C77KKT0519IGF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