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发酵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使用人工智能(AI)引发高度关注。多家媒体近日报道称,随着加沙平民死亡人数的持续增加,以方人工智能算法的有效性愈发遭到质疑。 △《南华早报》转发的法新社题为《加沙平民死亡人数挑战以色列人工智能的准确性》的文章。 据报道,去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几周后,以色列军方网站就发表文章称,以军名为“福音”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短短27天内就识别了超过12000个攻击目标。这个系统可对与哈马斯有关的基础设施或武装人员居住地点提出建议,从而“迅速且自动地批量确认袭击目标”,而对未参与的人员“仅造成最小的伤害”。 但事实并非如此。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近日表示,新一轮冲突已造成巴勒斯坦方面305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 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很多专家对以军人工智能系统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托比·沃尔什称,这说明“人工智能要么像以方声称的那样好,要么就是人工智能并不像声称的那么好。” △法新社报道:一架在加沙地带上空盘旋的以军无人机 据介绍,为了锁定哈马斯武装人员,以色列军方会向该系统尽量多地提供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社交媒体帖子、地面特工所获信息、以及手机位置和其他监控数据等。 但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露西·苏奇曼指出,人工智能是由人创造和训练的,人会犯错误,人工智能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犯错误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 她指出,以色列人工智能系统所学习的内容,错误叠加错误,就产生了不准确的袭击目标,所谓“数据越多目标就越精确”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法新社报道截图 去年11月,巴以地区独立杂志《+972》援引匿名的以色列前情报官员的话说,以军的“福音”人工智能系统创造了一个“大型暗杀工厂”。 本月3日,美国《政治报》刊文称,人权组织正在质询以色列是否为其人工智能系统设置足够的防护范围,以及美国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其盟友摆脱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战争责任。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称,巴勒斯坦数字权利组织“7amleh”在最近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在战争中使用自动化武器“对巴勒斯坦人构成了最邪恶的威胁”。 美国国际政策中心主席南希·奥凯尔表示,以色列正在扭曲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利用它来扩大打击目标清单,而不是保护平民。美国应该谴责以色列国防军这种违反道德的行为。 來源網址:https://news.cri.cn/20240305/af166c40-23b2-a601-c38e-89b04fce30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