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23日报道,1989年末泡沫经济达到巅峰时,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创下38915点的峰值,这被很多日本人视为或许再也达不到的“天花板”。在“失去的30年”里,日本人大脑中形成了关于“股票不会上涨”的根深蒂固观念。而日本股价突破“天花板”的事实,无疑将使这一思维定式发生变化。 把日本股票推高至这一水平的并非日本人,而是外国人。 日经指数在“失去的30年”里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在20年里下跌八成的前段和从2009年股价触底至今的后段。 后段股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利润增长。事实上,在过去10年里,日本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率超过了美国企业。 海外投资者对日企的变化作出客观评价,一直以来积极买入日本股票。美国著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大量买入日本大型商社股票,成为此次股价上涨的导火索,这一点令人记忆犹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个人投资者逐渐远离日本股票。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几乎一直在净卖出股票。 对于留在股市中的人来说,一种被称为“逆向”的投资已经扎根。这是一种下跌就买进、上涨就立刻卖出的短线交易。在缺乏股票长期上涨预期的通货紧缩时期,这是合理的行为。 股价创出新高,将成为改变日本人不买日本股票这一局面的契机。 要消除日本国民因股票而失去资产的痛苦记忆,需要从一个人出生到成为父母的一代人时间。在1929年的大萧条期间下跌近九成的美国股票花了25年才恢复到高点。日本人也经历了足够多的时间来抚平心灵创伤。(编译/马晓云) (责任编辑:张雪) 來源網址:http://intl.ce.cn/sjjj/qy/202402/25/t20240225_3891052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