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一个人,为了改变家境,不惜远渡重洋。 他经历了什么? 面对何种艰难困境? 终究有了怎样的结局? 这是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故事。 南腔北调的上海人,决心出国打工1981年,经过十年动荡的文革浩劫,中国终于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仍然非常困难。 这一年,丁尚彪终于结束了在辽阔农村的上山下乡生活,返回到上海这座东方明珠。 可当他真正来到这繁华的都市时,迎接他的却是满满的无奈和失望。 丁尚彪原是老上海人,可十年文革使他南腔北调,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他茫然无措。 丁尚彪不但没有学历,也没有任何技能,简直无法在这个高消费的大城市立足生存。 此时,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 作为这个家的顶梁柱,丁尚彪肩上担子非常沉重。 这天,丁尚彪在报亭门口无意中瞥见一张报纸,上面介绍日本的留学环境很不错,前景令人期待。 他想起以前听人夸耀,说在日本打工可以赚很多钱。 一个念头突然在他心中闪现——为什么不去日本闯一闯呢? 半工半读不是很好吗,不但能学到本事,还能多挣点钱,一举两得。 这个主意一出现,丁尚彪就无法平静下来。 他知道,这可能是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大好机会。 当晚,丁尚彪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两人兴奋的谈论了整夜。 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上天给他们的馈赠,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于是,丁尚彪毅然决定孤身前往日本闯荡,为家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为了筹措三万元的留学费用,丁尚彪几乎向所有的亲戚朋友借钱。 本来已经攒下首付准备在上海买套小房子的妻子,也毫不犹豫的把家里的积蓄全数拿了出来。 夫妻俩打听到日本北海道有一所留学院声誉不错、学费低廉,就让丁尚彪直奔那里。 1988年一天,已经35岁的丁尚彪背着简单的行囊,一个人登上了去往日本的飞机。 他不知道未来有多少艰辛在等待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将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少年。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已坚决向前迈开了脚步。 逃亡成功的黑户生活开始了1989年初春,丁尚彪轻装简从的来到日本北海道一所名为“飞鸟学院”的留学院。 眼前破旧简陋的校舍和周围荒无人烟的景色,与留学中介宣传的美好前景差得实在太远。 这里四周几乎看不到一个青壮年,大多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和没上学的小孩。 丁尚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政府是故意把留学生们骗到人口稀少的边远小镇,给这里增添些生机活力。 很快,丁尚彪就受不了这里糟糕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他发现其他中国学生也都打算离开,前往东京等大城市打工赚钱。 1989年一个晴朗的夜晚,丁尚彪和几名同学商量后,背上简单行李偷偷溜出了学校。 他们步行了大概四个小时,才勉强赶上了开往东京的列车。 到了东京后,丁尚彪满怀希望的申请到大学继续深造,奈何日语还不够流利,申请再三遭拒。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非法滞日者,也就是所谓的“黑户”。 丁尚彪深感绝望,整个世界似乎都对他关上了大门。 但为了活下去,丁尚彪别无选择,只能拿出百倍的努力和毅力,接受现实,开始在建筑工地干活,晚上到餐馆洗碗摆盘子,常常要忙到后半夜才能歇口气。 由于非法身份,丁尚彪不敢租正常公寓,只能与其他几个“黑户”合租一间狭小肮脏的出租房。 这间房屋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又破又旧,甚至没有个正式的卫生间和浴室,大家只能在厨房用塑料桶简单冲个澡。 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丁尚彪过着连狗也不如的生活。 奋力打工,为实现女儿出国梦而努力即便已沦为黑户,但丁尚彪心中从未有过返国的念头。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一无所获的回国,他会成为亲朋好友们口中消极怠工的负面典型。 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更会在众人异样眼光的包围下长大。 丁尚彪没有忘记自己来日本的初衷,他坚信只要自己积极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每当体力不支,他就会想到女儿小小的脸庞和清澈的大眼睛。 是的,他要为女儿铺平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这是他此生不变的信念。 白天,丁尚彪会去建筑工地做粗活,包括搬运砖块、清理工地废料等等。 晚上则跑到两家餐馆打零工,主要负责洗盘子、端菜上桌。 他几乎过着不眠不休的生活,每天要工作15-16个小时,一天挣个100日元左右。 这在当时的中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才能挣到100人民币。 所以丁尚彪的收入水平在同时期的中国人看来,已经非常可观了。 丁尚彪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深夜给家里打个长距离电话。 听到妻子和女儿的声音,他就豁然开朗,重新燃起希望。 丁尚彪会简单跟妻子聊聊自己的近况,然后对女儿讲许多宏伟的梦想,让女儿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要到美国或者英国著名大学深造。 女儿也一定不辜负父亲的期许,坚持读书,在中考和高考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绩。 为此,妻子也在国内与女儿过着俭朴辛劳的生活。 她本想在上海买套小公寓,但为了女儿将来的前程着想,还是把这些钱全都攒下来准备留学之用。 经过丈夫和妻子多年的努力积蓄,加上国家大力扶持留学的政策,1997年他们的女儿如愿以偿考取了美国一所相当不错的州立大学。 八年守候,惊鸿一瞥的父女相聚1998年暑假,女儿准备前往美国入学报到,在日本转机期间可以停留24小时。 丁尚彪决不能错过这难得的与女儿相聚的机会。 当天清晨,他特地请了一天假,早早就来到了机场外,在出口偏远的一角远远等候。 然而他毕竟是黑户身份,不敢贸然进入机场内部。 终于,丁尚彪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来。 8年未见,女儿已长成大姑娘,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爱撒娇的小女孩。 想起妻离子散这些年的艰辛,想起女儿离家求学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种种思绪涌上丁尚彪心头,他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这24小时转机时间对两人来说实在太过短暂,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父女感情又要被迫中断。 离别时分,丁尚彪依依不舍的来到距离机场最近的月台上。 他知道,女儿即将乘坐的飞机就要从头顶起飞了。 看着银鸟展翅高飞渐行渐远,他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这一次,他目送的,是自己血脉相连的骨肉。 波折重重,一家团聚美国始得圆满2002年,丁尚彪的妻子终于在第12次申请后获得了赴美探亲的签证。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她可以在日本停留长达72小时!这对别离多年的夫妻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恩赐。 丁尚彪开始认真策划这难得的与妻子重逢。 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清洁家里,把床单被罩全部换干净,还重新拿出了妻子为他缝制的枕套。 相聚当日,两人相视无语,被岁月打磨的面容已不再年轻。 妻子踌躇满志地来到异国他乡投奔丈夫,再次见到他该说些什么呢? 责怪他出走多年不归家吗? 还是埋怨他潦倒日子过的毫无尊严? 终究,他们选择用沉默来囊括这些年的思念与牵挂。 第三天,依依惜别之时,丁尚彪再次来到了那个熟悉的月台,目送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 5年后的一天,美国的女儿给丁尚彪捎来一个大大的惊喜——她成功获得了常青藤名校的入学通知书!为让父亲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女儿还特地贷款20万美金,帮他支付手续费用。 这一次,丁尚彪真的永远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日本。 2004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他拖着简单的行囊,在美国与女儿重逢的那一刻,泣不成声。 几年后,女儿和儿子在美国安家落户。 丁尚彪也终于实现了与挚爱妻子团聚的梦想。 结语:2006年,丁尚彪离家求生存的艰辛经历被拍成感人至深的记录电影《含泪活着》在日本播映,震撼了无数的观众。 多年流离失所以后,丁尚彪用自己双手的努力摆脱了命运的桎梏,赢得了幸福。 正如电影最后的字幕所写:“活下去的意义,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点一点实现梦想,活出自己。” 來源網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38728052811563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