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浪未平,又起一浪,说的就是以色列。 日前,为了实现所谓的军事目标,内塔尼亚胡接连发起了两个新动作: 其一,突袭加沙纳赛尔医院。 乍一看,这件事似乎不足为道,毕竟,以军将医院作为攻击目标,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要说行动的理由,那肯定是跟“哈马斯”脱不了干系。 之所以称之为“新动作”,完全是出于以军的“作风”——他们认为,这个医院是一个人质关押所,本着“死要见尸”的原则,他们盯上纳赛尔医院庭院内的“万人坑”,再次为世界演了场何为“掘坟”的戏码。 不同以往的是,他们一无所获。 其二,将在拉法展开强有力的行动。 对于袭击加沙南部最后一个避难所,内塔尼亚胡的借口只有四个字:完全胜利。可见,决心并非一般,然而承载这份决心的群体,却是加沙230万人口中的一半。 好家伙,一边让“死人”不得安宁,一边让“活人”不得安生,难道以色列真的没有顾忌吗? 在我看来,反而是顾虑太多,让内塔尼亚胡只能走下策。 首先,美国无条件支持的背后,算不上“随心所欲”,一方面,是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也门胡塞武装等民兵组织的直接对抗。 当然,这些不足以伤及根本,奈何美国的志向,可不止一个中东世界。 归根究底,束缚美国的镣铐,不是中东,而是贪心远远超过了能力。 其次,内塔尼亚胡政府计划的地面行动,不仅仅遭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也面临着国内的质疑声。 活着的人质被哈马斯关押,保家卫国的以军却无动于衷,现在成了“尸体”,他们同样没法给国内一个合理的交代。 所谓的“谈判”,内塔尼亚胡只会强调不可能,长期以往下去,民愤激发出来的矛盾,只会让他们在外举步维艰。 最后,以色列一方的战事优势,并不明显。 看似一直是以军在加沙发动军事行动,或全面推进,或主攻南部,而且,冲突持续到现在,以色列国防军却宣称,死亡人数只有233名。 实际上呢?被称为“中东小霸王”的以色列,当年以一敌多都不在话下,到今天,一个哈马斯却迟迟拿不下,说明什么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借此来看,所谓的“233”,何尝不是以军用来维护自己颜面的招数? 这么一看,内塔尼亚胡真的是着急了。背后的靠山不稳妥、国内滋生矛盾、自己实力欠佳,就这样,还怎么瞻前顾后? 走下策,是以色列眼前无路,更是迫在眉睫。 当然,这也意味着,巴以新一轮的冲突,又即将面临一个重要的节点。前段时间,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文字,旨在强调人质获释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强大的军事,一个是坚定的谈判。 也就是说,在军事力量没有打开局面之前,以色列的态度不会改变,内塔尼亚胡这一次的新“动作”,只不过是在给后面做铺垫。 但是,反过来想,内塔尼亚胡的这段文字,同样是中东世界反压迫的提示。 羽翼渐渐丰满之余,没有坚决的态度,任何反抗都难逃螳臂当车的下场,所以,哈马斯以及其他民兵组织的眼前,也是四个字:贵在坚持。 风平浪静,只在越过了一浪又一浪之后,才会出现。 來源網址:https://www.sohu.com/a/758622159_121289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