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国军潜入城内刺杀日寇,伪警察搜身摸到枪时,假怒骂道:还不快滚 ...

2023-12-18 23:3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148| 評論: 0

摘要: 抗日初期,将士们要面临的压力是极大的,特别是在日寇兵力强大的情况下。为了守卫国土,战士们必须得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止日寇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其中,暗杀就是一个能扰乱敌人行动的好办法。“第二道防线”抗战初 ...

抗日初期,将士们要面临的压力是极大的,特别是在日寇兵力强大的情况下。

为了守卫国土,战士们必须得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止日寇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其中,暗杀就是一个能扰乱敌人行动的好办法。

“第二道防线”

抗战初期,无锡是“国防第二线”。

沿着历史脉络来看,国防线的构想源于1935年7月,当国民政府找到的军事顾问法尔肯豪森鉴于日益紧张的中日关系形势起草了一份《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

在国民政府官员的眼中,此人的建议是极为重要的。

而且,法尔肯豪森还特意指出:这是一份重要文件,请重视。

按照文件中的内容,法尔肯豪森判断出日军可能进攻的方向和特点,并结合国民政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防御地区、兵力配备的建议。

后来,中国军队在保卫上海、南京的抗战活动中,有不少思路都是根据这份文件指导进行的。

文件指出中国东南部的第一道防线是淞沪线、吴福线、锡澄线,只要日军的威胁没有解除,这条线就应该构建起永久的防御设施;在第一道防线之后是江阴封江,再次才是保卫南京。

法尔肯豪森也给国民政府设计了大概时间线:若是日寇直接进攻,那么按照防线防守,整个过程能坚持1到2年,而在这段宝贵的时间段内,再想其他办法来填补。

从后续来看,国民政府确实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早在1935年就调集了4个师的兵力在上海和南京之间构成了国防工事,这些工事也被视为南京的外围防御线。

由于《淞沪停战条约》规定了上海周边不能驻军,因此构筑工事的行动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

锡澄线也很快被构建起来,北起江阴要塞,南至无锡。

国军也将87、88这两个德系装备师分别放在了江阴和无锡,无锡成为了“第二道防线”的重要城市。

战争来临后,淞沪战场战斗趋于白热化,日寇找准机会在杭州湾北岸登陆,直接威胁到了上海守军的安危,日寇想让南京政府早日投降,决定兵分两路发动追击。

1937年11月中旬,日海军配合陆军行动,国军撤退到福山、苏州一线,双方依旧在猛烈交火。

可日寇利用频繁的地面火炮和空中轰炸,使得国军守军只能向后撤退,方向正是“国防第二线”的无锡、江阴地带。

日寇也很快发现了国军的动向,并从当月24日开始直扑无锡,对无锡形成了合围。

不少老百姓当时都想着从太湖沿着小河道向西逃生,没想到日寇的很多汽艇早都来了,很多百姓只能返回。

当无锡南的桥头堡被占领后,日寇则继续分三路向前推进,并在11月25日侵占无锡。

江阴保卫战中将士们也是格外拼命的,11月底的一次战斗中,国军利用各种火炮一阵狂射,瞬间让日寇丢盔卸甲,战场上一片鬼哭狼嚎。

一直过了很久,日寇才重新组织起来,又挨了一顿炮击,当时日寇还无计可施了,放在抗战初期,这也是罕有的火炮对峙。

遗憾的是,无锡失守已是无奈,日寇来势汹汹,国军的有生力量也无法坚持太久,只能延缓时间。

随着日寇不断补充兵力和重型武器,国军只好继续撤退。

这代表着:国民政府的“第二道防线”已经基本被击溃了。

残暴的日寇自入城后便开始烧杀奸掠,周山浜长善坊一次残杀居民84人,在丽新路枪杀70余人;大火接连烧了10个昼夜,从火车站到工运路、三里桥到老北门的绝大多数建筑都付之一炬。

根据后来的统计,日寇残杀无辜百姓一万多人,烧毁居民住房六万多间。

而在他们继续向西侵犯的道路上,铁路沿线的村庄大多被入侵,运河上四处漂浮着平民的遗体,那是无锡城建城数千年来最为惨烈的日子。

有幸存者这么回忆道:“站在老北门的大桥举目四望,四处都是残垣断壁。”

当年国军的思考中,无锡的战略地位依旧十分重要。

作为淞沪会战的参与者,王凌云还回忆过很多历史。

由于参加了上海抗战,王凌云被蒋介石提拔为76师的师长,局势不断发生着变化,王凌云也转战在江苏、浙江等地。

1938年夏天,76师也在思考着如何打乱日寇的阵脚。

按照当时的兵力对比,想要和日寇硬碰硬已经很难了,必须得想点巧妙的办法,由于很多战士都是当地人,对于环境的了解也比较深,因此部队总是能利用有利地形发动突袭,对日寇造成一定的打击。

另一边,师部也不断在不断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刺杀小分队,大家都是抱着“有来无回”的念头参加的。

9月,师部接到了一份密报:无锡城内有一股日军要开一场大会,其中有日军的高级指挥官参与。

王凌云拿着密报仔细思考,认为这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当即决定派遣精兵强将潜入无锡城内,想尽办法破坏会场,最好能杀掉几个“重要目标”,为了这次行动,他甚至将自己的副官王俊卿、连长李春标派出马了。

王、李二人在接到任务后马上行动起来,他们挑选了几十名刺杀队成员,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模样分批进入无锡城内。

当时的无锡城虽然已经被日寇占领,他们也非常自大,没有安排正规部队的哨所,只是找了一些伪军和日寇搭班站岗。

也就是说,那些站岗的日本兵也不算真正在站岗,他们顶多算是个“督班”,看着伪军检查进出城人员。

有几批刺杀队的成员顺利通过了哨卡进入城内,可当王俊卿等人入城时,却遇到了麻烦事。

伪军面对中青年人,一般会着重检查衣服、口袋、鞋子这些地方,看看有没有藏匿武器装备。

王俊卿是摸清了检查规律才来到哨卡的,他把一把小手枪藏在了自己绑腿的位置。

没想到,轮到伪军搜他身的时候,那人竟然顺着腿部摸了下去,触碰到了硬邦邦的手枪。

未能成功的刺杀行动

其实,从伪军搜身感到不对劲开始,王俊卿就开始想着最糟的情况。

本来都算是“敢死队”成员了,他们几人身上都带着枪,实在不行就直接开枪射击,伪军一般是不会玩命的,那几个日本鬼子也不是对手,想要脱身并不算特别难的事情。

只是,先前已经有兄弟进入城内了,若是这边出了状况,那么最终的任务也无法完成;若是城外枪声响起,那么城内必然会加强戒备,里面的兄弟都不一定能等到开会的时候就会遭遇不测。

就在王俊卿思索着要不要“鱼死网破”时,没想到对面的伪军竟然直起了身,冷不丁地一巴掌扇了上来。

王俊卿没有说话,身后的其他几个队员也在静静观察着情况,手都摸向了藏枪的位置,就等着他下令。

那个伪军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了,可他还是憋着劲朝着王俊卿喊道:“你连基本的礼节都不懂!”

随后,他指了指一旁的日本兵,继续说道:“不知道行礼?”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也确实让王俊卿有些不知所措,他发现对方压根没有提到手枪的事情,于是就对着日本兵的方向鞠了躬。

看到日本兵点了点头,伪军对着王俊卿大喊:“赶紧滚!”

于是,王俊卿连忙抬手表示了感谢,随后立即进了城。

好在后面几个队员也都成功通过了哨卡,他们也开始研究起第二天的刺杀行动。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几人在一处偏僻的街巷中行走时,突然有个巡逻的伪军把几个人叫住,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这一句话,一下就把大家问住了,看来,城门口的伪军还是把情况汇报了。

对方没听到回答,也就接着说:“若是你们打算闹事,还是仔细考虑一下,你们若是打死了几个日本人,那么其他的日本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城里面就不是死几百人那么简单了。”

王俊卿听到这样的说法后,也陷入了思考。

那人接着说:“在城外,摸到枪没有吭声也有原因,现在城内四处都加强了戒备,你们就算想要行动也不一定成功。”

到这里,众人算是想明白了,这些贪生怕死的伪军正在左右权衡,他们不敢得罪日本鬼子,也不想得罪国军,干脆去找“风平浪静”的办法。

队员们也没有表态,随后继续在街上观察,果然发现城内负责戒严的日本鬼子越来越多,这印证了那个伪军的话。

一番思索后,王俊卿和此前入城的队员汇合,并宣布“行动取消,出城”。

出城后,大家都觉得心理上有点落差,于是,王俊卿就带着大家去城外找了几个正在河里抓鱼的日本鬼子,把他们给活捉带回部队。

在军营内部,王凌云也在为那些队员担心,因为他也得到了消息:日寇为了大会添加了很多哨卡,部队也被调动起来了,这种情况以前都很少出现。

想要接近都是个难事,更不要说刺杀了;奈何人都派出去了,只好等结果。

好在,王凌云等到了大家回来,于是问了问情况,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他也并没有怪罪士兵没有完成任务。

此后,王凌云也辗转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多地,先后参加了昆仑关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诸多战役,并在1942年升任为副军长。

在他的抗日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莫过于收复龙陵的那场战斗,他率领将士们血战数日,为收复龙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他是彻头彻尾追随蒋介石的,并在1948年丢弃南阳城逃往襄阳,最终来到了四川的大巴山。

为了能隐藏身份,他化名张克明在四川通江和一个本地村姑结婚,并告诉了村姑自己的往事,后来村姑把他的事情给说了出去,这也就导致了他被俘虏并送到了功德林。

鉴于他的实际改造情况,再加上他过去抗日有功,1961年12月25日王凌云获得了特赦,随后定居在北京。

在北京生活了2年后,他还是想要回到河南老家,于是政府将他调到了河南政协参加工作。

那些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故事,也是王凌云这一段时期的回忆。

不过,在几年后,王凌云选择了离家出走,从此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而那座历史中的无锡城,在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后,于1949年4月迎来了解放。

解放前夕,无锡人民在各级地下党的帮助下自己掌管了城市的“钥匙”,这座城市也得以完好。

这也是因为国民党江阴要塞中有一些具备斗争经验的干部,他们为要塞起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江阴要塞起义也使得国民党军沿江防线东部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无锡人民盼来了解放的曙光。

回过头来看抗日,七十多年前的无锡,无数人为了千万人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在日寇占领无锡前夕,有80多名爱国青年按照组织决定保存革命力量撤离无锡开展游击战争,“锡流”中至少有19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来还有6位成长为高级别干部。

现在,无锡抗日青年服务团纪念馆也在讲述着他们的历史故事,有青少年来这里聆听抗战故事、有老年人重温那段历史岁月。

无锡也先后修复、重建了多个纪念馆,还有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时代在进步,纪念馆内也多了光电效果展厅、VR等新技术设备,这些都在提醒着后人:不要忘记历史。

参考资料

无锡沦陷前后的“第二道防线” 《江南晚报》

无锡人的抗战记忆之一:亲历抗战 《无锡新周刊》




來源網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3883212357435945/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1 13:10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