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前摆放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海报。 新华社发 以色列政府22日宣布,批准一项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交换被扣押人员协议。根据协议,哈马斯将释放至少50名妇女和儿童,以换取以军在加沙地带停火4天。 哈马斯当天也发表声明证实了这一消息。声明说,根据上述协议,以军将暂停在加沙地带“所有地区”的“一切军事行动”,并允许数百辆装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车辆进入加沙地带“所有地区”。哈马斯表示,加沙地带将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10时起停火。 哈马斯突袭 掳走大约240人,迄今释放4人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21日先后召集战时内阁、安全内阁和全体内阁会议,讨论这份临时停火协议直至22日凌晨。以色列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协议,以军将停火4天,哈马斯在这一期间释放50名妇女儿童。今后,哈马斯每释放10名被扣押人员,以军停火一天。 以方称,哈马斯在10月7日针对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的突袭中掳走大约240人。哈马斯迄今释放4人,并称一些在押人员已死于以军对加沙地带的持续空袭。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根据协议,哈马斯将分批释放50名妇女儿童。作为交换,以方将释放大约150名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妇女儿童。另外,临时停火期间,包括燃料在内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可进入加沙地带。 以方先前一直禁止燃料运进加沙地带,理由是哈马斯会将其用于同以军作战。 连日来,虽然冲突持续,但在卡塔尔方面积极斡旋下,以色列和哈马斯一直围绕释放被扣押人员事宜进行谈判。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说,21日一早将协议方案交付以方。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21日凌晨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同以色列“接近”达成停火协议。内塔尼亚胡同一天表示,关于哈马斯释放在押人员的谈判取得进展,预计很快会有“好消息”。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21日表示,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以色列目标 消灭哈马斯,解救所有人质 这是以色列与哈马斯本轮冲突爆发以来双方首次就停火达成共识。 哈马斯10月7日自加沙地带突袭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以方称造成大约1200人死亡。以色列随后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发起军事行动。哈马斯21日发表声明说,以军行动已造成加沙地带超过1.4万人死亡,其中将近1万人是妇女儿童,另有3.3万余人受伤,超过6800人失踪。 内塔尼亚胡在以方同意临时停火前说:“我们将要作出一个艰难决定,但这是正确的决定。”他同时警告,这份协议不意味着以军将终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我们在进行一场战争,并将继续下去,直至达成全部目标,即消灭哈马斯、解救所有人质、确保加沙地带没有实体能威胁以色列。”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非营利机构“保护记者委员会”20日说,新一轮巴以冲突10月7日爆发以来,已造成至少50名记者与媒体工作者身亡。 依据保护记者委员会发布的数据,50名在巴以冲突中遇难的记者与媒体工作者中,45人为巴勒斯坦籍,4人为以色列籍,1人为黎巴嫩籍。另外,11名记者在冲突中受伤,3人失踪,18人被捕。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0月7日,当天6名记者与媒体工作者身亡。 观察 此轮巴以冲突结局难料 中东格局面临复杂变化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相对平静后,中东古老的冲突重新爆发,并将整个地区推向更广泛暴力的边缘。”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日前刊登一篇题为《中东将出现新的力量平衡》的文章,这样描述最新一轮巴以冲突给这个地区带来的冲击。 此轮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其规模、伤亡人数、外溢影响等都超过以往。分析人士认为,在各方力量博弈之下,中东地区格局面临复杂变化,其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冲突的结局。 各方考量仍有差异 分析人士指出,此轮巴以冲突使得中东地区格局更加复杂化。冲突爆发前,中东地区在与以色列关系问题上主要分为三个阵营:一贯与以色列对立的伊朗及其盟友,包括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等;与以色列建交或寻求关系正常化的国家,包括已与以色列建交的埃及、约旦、阿联酋、巴林、摩洛哥等,以及在美国推动下寻求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沙特;其他对以色列持观望态度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则是起伏不定。 作为以色列的邻国,埃及和约旦受到冲突外溢影响,两国均不希望战事扩大,同时明确拒绝接收来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难民。沙特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寻求在地区和国际层面阻止加沙局势升级,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对以色列采取实质性施压举措。华盛顿海湾阿拉伯国家研究所高级常驻学者迪万认为,沙特坚持“中间立场”,既未继续推进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也未回应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同时与伊朗进行密切磋商,表现出务实态度。 相比上述国家,伊朗的强硬姿态在国际上更受关注。今年年初,伊朗先与沙特复交,随后与其他海湾国家、苏丹等也迅速缓和了关系。此轮巴以冲突让伊朗进一步拉近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莱希受邀参加沙特主办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成为十多年来首次访问沙特的伊朗总统,便是一个例证。 格局演变前景难断言 此轮冲突还在进行中,结局如何尚难断言,但其走向预计会对未来中东格局演变产生影响。首先,冲突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巴以问题再次成为中东政治舞台的中心议题,“两国方案”也再次引起国际社会重视。 不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指出,在此轮冲突过后,落实“两国方案”面临至少五重挑战:其一,此轮冲突令巴以矛盾更加激烈,这使得重回谈判桌谋求政治解决的过程会更加复杂;其二,在一些国家干扰下,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弱化,致使政治解决巴以问题达成共识的难度增加;其三,美国近年来严重背离“两国方案”,给解决巴以问题留下许多“负资产”;其四,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其他力量仍有各自不同考量,形成合力有难度;其五,巴勒斯坦内部仍不统一,巴当局、哈马斯和以色列三方关系越发复杂。 冲突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以色列与地区一些国家矛盾加剧,处境越发孤立。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一些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官员认为,以色列忽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教训,可能会陷入长期暴力冲突的泥沼。但也有分析认为,除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会持续外,其他各方与以色列的紧张关系不会是持久性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趋势不会就此结束。 第三,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性将进一步增强。整个地区走向对话与和解的大势不会有根本改变。刘中民认为,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不会因此轮巴以冲突而倒退,双方目前表现出来的是合作而非对抗的姿态。 相关人士认为,中东地区格局未来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只是这种变化的具体形式现在尚不明晰。“我相信这些变化将在冲突结束后变得明朗……但一切都取决于战争如何结束。” 新华社 央视新闻 來源網址:https://www.sohu.com/a/738463743_161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