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歐建交 50 周年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即將開啟訪華行程,共同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訪華是歐洲兩個聯合體組織“雙首腦”連袂而來,從政治上來看規格很高,但背後代表的地緣利益更深且長。 其中,一個契機是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從外交方面來說對雙方都有重大歷史性意義;而更重要的另一個背景則是美歐貿易關稅戰雙方即將面臨攤牌,對於歐盟來說這是實打實的當務之急。 尤其是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上周日已經放出威脅。 盧特尼克稱,給歐洲設定的 8 月 1 日期限是一個“硬性期限”。 據外媒報導,盧特尼克說“8 月 1 日,新的關稅稅率將會出臺。但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各國在 8 月 1 日之後與我們談判,但他們將從 8 月 1 日開始支付關稅。”。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在7月12日也已經通過社交媒體發出對歐盟警告:宣佈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來自墨西哥和歐盟的輸美產品分別徵收30%的關稅。但如果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將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 說白了,不管特朗普還是盧特尼克,話裏話外意思都是敦促歐洲抓緊跪,不要浪費時間。 畢竟這都是“交易的藝術”熟練實踐。 不斷極限恐嚇對方,但又給對方留著莫須有的希望,其實本質還是美帝胡蘿蔔加大棒那一套。 不過,特朗普屢試不爽的訛詐,總能讓歐洲如坐針氈惶恐不安。就在不久前的北約峰會上,絕大多數成員國甚至為了迎合特朗普“爸爸”,紛紛納貢,同意增加軍費到國GDP的5%用於軍費開支。當然,美國除外。 要知道,當初1949年北約組織成立,理由是為了保護歐洲,但從醞釀建立,擬定條約草案,再到正式成立和擴大,都是美國一手主導,組織內絕大多數成員國也都屬於歐洲國家,與歐盟組織成員更是高度吻合。由此來看,北約新增加的軍費大頭未來將主要由歐盟國家承擔。 但北約自成立至今已經7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歐洲更安全了嗎? 在歐盟經濟萎靡不振的前提下,大幅增加到GDP5%又是什麼概念呢? 根據歐盟統計局4月30日公佈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僅增長1.4%,表面上看經濟似乎有所恢復,但相較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美國2%,東大5.4%,仍然屬於弱勢。 如果未來北約的軍費攤派施行,將大幅消耗歐盟各國經濟增長勢能,此消彼長下,各國用於其他專案財政開支必然將受到抑制。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境地下,歐盟屢屢委曲求全,特朗普“爸爸”依然不依不饒,持續發起對歐極限訛詐。 已然身處地緣戰略不利地位的歐洲“傻白甜”尚不自知,似乎依然對自身沒有足夠清晰的定位,面對屢屢釋放善意伸出橄欖枝的東大,卻又搞起了“雙面”外交,強行捆綁俄烏議題制裁東大企業。 就在中歐峰會訪華前,歐盟首席外交官卡婭·卡拉斯在峰會前幾天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是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的關鍵推動者。”。 歐盟還以“因涉嫌幫助俄羅斯規避烏克蘭戰爭相關制裁”為名對兩家中國銀行和五家公司實施制裁,兩家銀行均被指控提供加密貨幣服務,破壞了歐盟對莫斯科的限制。 “腦洞大開”的歐盟領導人在即將訪華之際,仍然選擇政治投機。 或許,歐盟現在的心態,就是“既想當X子,又想立牌坊”?一方面,歐洲雙首腦訪華明顯很重視這次會議,畢竟現在只有東大才有實力做歐盟做地緣戰略和貿易談判上的支撐,來訪前制裁相關企業或許可以增加談判籌碼;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依然對美國抱有幻想,試圖制裁中企冀圖美國貿易戰中的額外開恩。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北約軍費的大幅增長已經證明美國是饕餮。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關於美歐關稅的新消息也已經表明,特朗普的關稅談判立場已趨於強硬。 如今,歐洲的境地已經非常危險,甚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分崩離析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歐盟在三個方面將面臨持續打擊。 首先,美國貿易霸淩持續威逼歐洲。若8月1日美歐貿易談判破裂,歐盟將面臨主要出口市場之一美國的高關稅威脅。反之,妥協必將是犧牲其他利益換來,同樣會是一種消耗。 其次,俄烏衝突持續壓制歐洲經濟潛力。俄烏衝突的延續讓烏克蘭仍需要歐洲經濟援助,而自從俄羅斯被歐洲制裁後,能源供應價格的飆升與供應的不穩定,推高了歐盟國家製造業成本,削弱產品競爭力。 再次,北約軍費強行攤牌加劇各國財政壓力。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國大幅增加軍費支出到GDP5%,遠超當前2%的標準,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多數國家將面臨財政赤字壓力,軍費的大幅增加將進一步擠壓其他民生支出。 而更危險的是,歐盟內部分歧已經隨著地緣演變愈演愈烈。 7月1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未能達成針對俄羅斯的第18項制裁方案協議,因為斯洛伐克和馬爾他均表示反對。 最近,在一項關乎歐盟發展由馮德萊恩提出的被譽為歐盟歷史上最具戰略意義的財政計畫2028-2034年2萬億歐元預算同樣遭到內部強烈反對。 丹麥直接表示不會接受,芬蘭呼籲大幅削減開支,而奧地利則駁斥了該提議。 可以看出,歐盟面臨的形勢已然到了非常不樂觀的地步,內部分歧加大,外有美國威逼。 或許,對歐盟來說唯一的選擇只有向東走,與中國聯手作為戰略支撐。 而歐洲雙首腦訪華或許也能反映出歐盟有這個想法。 對歐盟而言,此次訪華究竟是自主救贖的務實選擇?還是危機驅動的權宜之計,我們拭目以待。 但東大釋放的善意已經足夠,未來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