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国际上这事儿闹得挺凶,特朗普那边给普京发了个“50天最后通牒”,说9月初前俄乌不停火,就要搞100%关税制裁,连买俄能源的第三国都要被“次级关税”盯上。可普京这边呢,压根没当回事儿,该咋干还咋干。 ![]() 士兵(资料图) 先说说特朗普这“50天最后通牒”是咋回事。7月中旬的时候,特朗普政府正式给普京发了话,要求俄方在9月初前让俄乌停火,不然就有一堆制裁等着。这时间点也挺微妙,刚好和普京计划9月访华出席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活动凑到一块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俄这是在争国际议程的主导权呢。 美国这么干,心思也不简单。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就是想靠着经济制裁逼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别让俄罗斯在乌东战场那边占太多便宜。而从国内政治来看,特朗普政府得向欧洲盟友证明自己在俄乌冲突上有“领导力”,也好让共和党内部那些对援乌效率不满的人少点意见。 可普京为啥就不妥协呢?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首先,俄罗斯的核心安全诉求根本没得到满足。克里姆林宫早就说了,“北约永不东扩”“乌东四州主权化”“乌克兰去军事化”这些是停火的前提,可美方在北约扩张这事儿上,根本不愿意给个法律保障。普京觉得“西方从未认真对待俄方的安全关切”,所以宁愿受制裁,也要在战场上争取更多谈判的筹码。 再者,俄罗斯对美国的制裁也有底气。经济上,俄罗斯把能源出口转向了亚洲市场,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还维持在1.2%,军工产能比2022年提升了40%,炮弹产量比北约总和都多。外交上,普京还放话可能不去9月的北京会晤,这就是明摆着告诉美国“别想胁迫我”,同时也没把和中国等第三方协调的路堵死。 还有就是,普京想抓住现在战场优势的窗口期。俄军趁着北约军援延迟,在顿巴斯集结了16万精锐部队,目标是夺取波克罗夫斯克等三大要塞。有乌克兰军事专家说,要是俄军拿下这些地方,就能打开进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通道,乌军东部防线估计就彻底完了。 这事儿还不止美俄两家较劲,第三国也被卷进来了,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朝鲜就表态要派3万部队到俄后方边境,负责后勤保护和防线警戒,这样俄军就能把更多兵力调到前线去,这在战略上的意义可不小,也打破了“西方孤立俄罗斯”的说法。 7月16日那天,俄军无人机袭击了位于乌克兰文尼察的波兰工厂,造成6人伤亡。俄方说是“目标为军事设施”,但波兰可不这么想,觉得这是在“试探北约边界”,北约内部都在吵要不要启动“集体防御条款”,这冲突明显从俄乌双边朝着多国牵扯的方向发展了。这样一来,像中国这些中立国想从中斡旋就更难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警告,第三方介入要是没控制好,可能会引发冷战式的阵营对抗。 ![]() 士兵(资料图) 那俄军是不是真要升级冲突呢?从一些军事和外交信号能看出点苗头。战术上,俄军现在每天出动300架次无人机搞“蜂群战术”,专打乌克兰西部的后勤枢纽,就是想切断北约给乌克兰送援助的通道。动员方面,普京政府启动了部分战争动员,预备役征召人数超15万,国防工业产能也提升了60%,这明显是在为长期的消耗战做准备。 在核威慑这块,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说“不排除使用战术核武器应对北约直接介入”,还在白俄罗斯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形成了对乌克兰西部的战略威慑。外交上,俄罗斯外交部给30国发了照会,说“任何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攻击性武器的行为将视为直接参战”,这明显是针对北约援乌“爱国者”导弹的,看来这冲突的地域限制说不定要被打破了。 接下来这事儿会咋发展呢?有几种可能。要是9月初没停火,美国对俄实施100%关税,估计俄对美出口额会骤降80%,不过亚洲市场能承接60%的能源转出口,到时候可能就是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还有可能,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说不定会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兵到乌克兰西部,那俄军可能就会“自卫反击”,北约和俄罗斯搞不好就会有有限度的直接冲突。当然,也存在外交破局的可能,虽然克里姆林宫说9月北京会晤不一定能成,但中方还在协调美俄元首“非正式接触”,想以“停火换制裁松绑”为框架来打开谈判的口子,别让冲突彻底失控。 ![]() 泽连斯基(资料图) 总的来说,普京不理会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其实就是公开挑战“美式霸权逻辑”。现在第三国也被卷进来,俄乌冲突早就不只是区域战争了,成了检验国际秩序韧性的一块试金石。未来这50天,战场的情况和外交上的博弈肯定会越来越激烈,欧亚大陆的安全格局说不定就要因此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