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西班牙学者:建交半世纪,中欧应以合作破解“集团对抗”困局 ...

2025-7-19 08:47| 發佈者: 貓膩兒超超| 查看: 857| 評論: 0

摘要: 导读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尽管近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双方仍坚持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当前全球化受挫、集团对抗逻辑抬头的背景下,中欧应加强互信 ...

导读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尽管近年来中欧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双方仍坚持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当前全球化受挫、集团对抗逻辑抬头的背景下,中欧应加强互信,协调绿色转型与数字治理,为世界注入稳定力量。稳健的中欧关系可以基于互利合作、战略自主和相互尊重,为全球秩序变革提供解决方案,促进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佩德罗·巴拉甘
(Pedro Barragán)

西班牙知华讲堂基金会顾问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这是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好时机。50年来,中欧关系从基本的贸易往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特别是在美国的影响下,中欧合作战略意义更显重要。


中欧关系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进步。中国与欧盟互为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7858亿美元。除了贸易数据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关系朝着多样化发展,涵盖了投资、气候变化、健康、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教育和文化等领域。


中欧关系的发展尽管并非一帆风顺,但总体平稳。比如,尚待欧盟方面批准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反映了双方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框架所做的努力。又如,在美国逐渐抛弃多边解决方案之时,中欧对《巴黎协定》的共同承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使双方走得更近。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地缘政治平衡的重构。美国的保护主义以贸易战、技术制裁和对第三国的外交压力为表现形式,旨在强化集团对抗逻辑。相反,中欧坚持把对话与合作作为双方关系的根本支柱。


习近平主席在就中欧建交50周年致欧盟领导人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和欧盟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这一观点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非美国那样鼓吹对抗性叙事,试图将复杂的国际体系套入过度简化的模型中,进而分裂世界。


欧盟致力于战略自主,加强独立决策能力,而非事事追随美国。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说,欧洲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寻求建立一种更加平衡、更加多元和基于规则的关系。


7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布鲁塞尔,会见了欧盟领导人。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双方重申致力于对话与合作。两天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王毅,双方承诺共同促进多边主义,加强协调,反对集团对抗。同日,德国总理默茨在与王毅会谈时表示:“德方愿与中方合作,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这是互利共赢之举。


王毅强调,中欧都要做“世界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他还重申,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愿同欧方一道,坚持伙伴定位,深化经贸合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对欧洲在医疗器械等关键行业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多表示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西班牙与中国的关系重要性日益凸显。自1973年两国建交以来,西班牙与中国在双边层面和欧盟框架下的合作不断加强。到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食品、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技术是重点领域。西班牙也是连接中欧的一座重要的文化和语言桥梁。北京的塞万提斯学院,以及越来越多的西班牙高校与中国建立学术伙伴关系,加强了人文联系,为可持续合作培养了必要的民间外交基础。从战略上讲,西班牙充分发挥其对欧盟和中国的深刻理解,在中欧之间扮演了协调人的角色。


气候变化、卫生安全、数字化和供应链稳定是需要各国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在这方面,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必须加强,特别是在能源转型、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如果中欧双方能够就可持续性、透明度和负责任的融资标准达成一致,那么欧盟的“绿色新政”就可以更好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与此同时,数字监管框架——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可以为防止全球网络空间碎片化的技术对话奠定基础。


我们期待欧方拿出诚意,顶住外部压力,避免短期地缘政治考量影响长期政策。中欧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差异和达成持久协议的意愿基础之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欧建交50周年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为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是重新确定共同优先事项、纠正不平衡、加强更加公正有效的国际治理架构的机会。


世界正站在一个岔路口:一条路通往对抗、“脱钩”和保护主义,另一条路通往合作、规范开放和共同管理全球目标。中欧作为具有全球使命的古老文明,有责任选择后者。


就西班牙而言,它既可以获益良多,也可以贡献良多。它积极活跃的外交活动、成熟发达的商业生态、开放多元的社会特质,都是推动欧亚合作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催化剂。


中欧建交50周年,适逢全球秩序变革的关键时期。中欧双方最近的声明反映了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共同增长和维护全球稳定的战略共识。西班牙在欧盟内部有着良好的关系和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促进这一转变。


中欧建交50周年不仅是一个纪念日,也是一个转折点。在以集团对抗回归、贸易紧张加剧、两极分化严重的全球背景下,稳健的中欧关系可以提供一种基于互利合作、战略自主和相互尊重的替代方案。欧洲不需要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它需要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行动者,有能力与各方接触,促进一个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这条道路上,与中国的关系将是关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aking a stand"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陈明静亦有贡献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7-22 03:59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