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41号”演习期间,台军士兵在台北市的地铁内运送武器弹药。 图片来源 台湾地区防务部门 7月11日晚,一辆“爱国者”导弹发射车在新北市街头撞上商铺。 图片来源 社交媒体平台“脸书” 有网友比对卫星照片后发现,台军的一处兵员集结地,疑似为桃园市的一所小学。 图片来源 台湾地区防务部门、谷歌地球截屏 台军演习事故频出,在新闻评论区引发网友吐槽。 图片来源 YouTube网站截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2025年7月的台湾经历着“大罢免”带来的纷扰和躁动。政坛恶斗的阴云当中,唯一能够暂时转移公众和媒体注意力的话题,大概就只剩下一年一度的“汉光”军演了。 按照岛内防务主管部门的说法,这场代号“汉光41号”的演习的时间和规模均创下近年来的纪录。10天9夜间,大批台军不分昼夜,频繁出现在街道、海滨、空中,重金购买的美制主战坦克、“海马斯”火箭炮、“毒刺”防空导弹等武器也纷纷抛头露面。 与以往相似,“汉光41号”演习的政治色彩依然十分浓厚,其服务于民进党当局“以武拒统”阳谋的主轴更不会有所改变。尽管如此,今年演习课目中的种种蛛丝马迹,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台湾当局军事思想的变化,足以引起外界的关注乃至警觉。 一场刻意拉长的“拼盘式”演习 “汉光”军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其前身是台军与美军的联合军事演习,台美断交后成为台军的“独角戏”,但美军会不定期派员赴台观摩。21世纪以来,随着台海局势和两岸军力对比变化,“汉光”军演的重心也从“攻击对抗”逐步转向“全面防御”。 虽然台湾多地在7月上旬遭受台风袭击,“汉光41号”演习还是在7月9日启幕,比去年提前了近半个月。岛内防务主管部门早早就预告说,今年拉长操练时间,原因之一是台军把应对所谓“灰色地带行动”的课目纳入了演习日程,之后再依次进入“平战转换及备战部署”“联合反登陆”“滨海暨滩岸战斗”“纵深防御”“持久作战”5个阶段。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西方军事界将应对他国的“混合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衍生出“灰色地带行动”这一概念。有岛内军事研究机构认为,“灰色地带行动”通常在非战时环境下出现,实施主体可以是正规军队,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令对手陷入决策困境并拖慢其反应时间,从而为后续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创造机会。 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对西方亦步亦趋,在各种场合频频炒作叫嚣“防范中国大陆的灰色地带入侵”,称大陆可能借助在金门、马祖等地的海事执法行动,结合“舆论战、法律战和心理战”,牵制台军部署乃至“由演转战”。去年夏天的“汉光40号”演习前,台军就在台南、高雄外海进行了针对“灰色地带行动”的训练。今年,相关课目被台湾防务主管部门刻意升格为“汉光”军演的组成部分,起到了拉长演习总时间的效果。 遵循相似的逻辑,民进党当局今年还将以往独立实施的“万安”防空演习、“民安”民防演习冠以“城镇韧性演习”的名号,打包列入“汉光”军演的日程表,想借此强化台军、地方行政机构和民间组织的联动。由此不难看出,今年的“汉光”演习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场中小型演练的“拼盘”,民进党当局顺势以“时间长”“规模大”等话术对其加以包装。 大搞“城镇作战”,超市地铁都参与 “汉光41号”演习的另一个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它纳入了大量所谓“城镇作战”课目。回顾往年的情况可以发现,台军之前的实兵演练大多结束于“滨海暨滩岸战斗”阶段,而且为了避免扰民,经常会取消实弹射击与火力展示环节。反观今年的演习脚本,不仅“火力秀”连番登场,还明示未来的台海冲突将波及岛内人口密集的都会区域,当局称“这比较接近实际可能发生的状况,让军方跟地方体会彼此能否相互支持”。 在此基础上,今年的“汉光”军演进一步吸收岛内社会组织和公共基础设施参与。在“城镇韧性演习”中,除了播放防空警报、疏散避难和交通管制等传统项目,还在台北、台中、台南三地,由地方行政机构及民间团队实施了一系列“民防”演练,涉及“联合应变指挥管制中心开设”“民生必需品配售与物资动员流程”“救济站、急救站开设与功能仿真验证”“战时信息安全防护与通讯系统应变”等内容。今年,这类“民防”演练还得到了岛内最大连锁商超“全联福利中心”配合,在上述3座城市各选择一家设有地下室的门店作为示范地点,要求在超市内购物的民众在警报响起后配合员工实施“模拟避难”。 台湾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参与“汉光”军演的惯例,也在今年被打破。按照台湾“军闻社”的说法,“汉光41号”演习课目包括“利用地下设施重新部署部队和物资”。在台北市,来自台军“宪兵司令部”和“陆军第三后勤司令部”的人员搭乘地铁实施机动,其中的宪兵部队携带了“毒刺”防空导弹、机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火箭。台湾当局运营的英语新闻网站“聚焦台湾”称,台军模拟使用“捷运”系统快速到达目标区域并与敌军交战,约100名士兵随后走出地铁,继续在台北市万华区的街头实施训练。除了作为交通手段,台军还设想将地铁设施转做他用,如充当临时指挥所或野战医院。 “汉光”军演通常会提前约半年时间确定具体方案,“汉光41号”演习因此被视为赖清德当局首次通盘谋划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岛内的一些防务观察家认为,今年的演习增加了很多涉及城镇作战的课目,还把基础设施和民间机构一并纳入,表明台湾当局不再避讳在民众面前谈论“战争”话题。当然,考虑到台湾朝野的政治斗争在赖清德上台后日益激化,这场演习难免会成为民进党操弄“抗中保台”乃至助推“大罢免”的工具。 公然屯兵闹市,民进党不装了? 赖清德上台一年多以来持续谋“独”挑衅,“汉光41号”演习呈现出的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显然无助于台海和平稳定。早在台军开始演习前一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就明确表示,这次演习不过是民进党当局虚张声势、自欺欺人的把戏,“无论怎么演、用什么武器,都抵挡不住解放军的反‘独’利剑,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在岛内舆论场,虽然各路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军演相关新闻,以配合当局的“大内宣”,但最容易成为街头巷尾谈资的,始终是台军在光天化日下的各种“出包”情节。由于今年演训课目繁多且大量安排在人口稠密区域,台军引发的意外状况较往年明显增加,开演一周内就有至少7起公开披露的事故,而且几乎都是军车与社会车辆或障碍物碰撞,不仅造成多名士兵和民众受伤送医,还引发了一些专业人士的不满和批评。 7月11日,在新北市安坑地区的一处路口,台军的一辆“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车转弯时操作失误,车体被路旁店铺的遮雨棚卡住,现场一度封锁数小时。曾在台湾海军服役的军事专家吕礼诗在政论节目中表示,这起事故本身不足为奇,真正的问题是:“爱国者”为何要跑到城市里来?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种威力巨大的防空武器还被目击驻扎在居民区内。吕礼诗质疑说,防空阵地周围都会建造类似防波堤的结构,为的就是防止导弹点火后喷出的尾焰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这次,台军参演部队在附近有空地的情况下,仍然把导弹发射车部署在居民区,难道要让尾焰直接喷进民宅? 台军后备力量的动向同样流露出令人不安的气息。“汉光41号”演习看上去声势浩大,原因之一是台湾当局动员了超过2.2万名预备役人员,意在让这些平日缺乏训练的人员保持作战能力,便于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凑出更多账面兵力。值得注意的是,为容纳这2.2万人,台军临时征用了一批民间设施,其中不乏宗教场所和教育机构。例如,台军六军团206旅在演习前召集了2000多名预备役人员,公开报道显示,其中300人的报到地点是桃园市龟山区有名的宗教设施“乐善寺”。还有网友发现,台军“后备指挥部”主官视察的一处兵员集结地,疑似为同样位于桃园市的一所小学。 早在去年,台军在岛内宗教场所堆放弹药的规划就曾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汉光41号”演习中的反常情况,只会让外界更加怀疑,赖清德执政下的台湾当局已把“藏兵于民”“以民为盾”作为“以武拒统”的一项重要策略。这种做法对岛内民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可谓不言自明。就连向来偏向台湾当局的美国军事媒体“战区”,也在跟踪“汉光”军演时不无担忧地指出,台军越是积极利用地铁等设施,就越会增大平民面临的风险。 赖清德之流长期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不惜绑架岛内民众,妄图“以武谋独”“备战谋独”。但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指出,不管民进党当局如何装腔作势、穷兵黩武,都是不堪一击的“花架子”。无论民进党当局搞多少“演练”,都改变不了“台独”必然失败的下场,更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责任编辑:袁野 编辑:郭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