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上場,6月24日,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開幕,特朗普總統那架“空軍一號”剛在海牙機場落穩當,北約的那些老夥計們就已經開始坐立不安、集體犯起了“特朗普焦慮症”了。我們吃瓜群眾看著,真是替他們著急,這出“特朗普與北約相愛相殺的這些年”大戲,劇情可真是越來越精彩了! “嘴炮外交”的藝術:特朗普的北約“馴服記” 要說還得是懂王,那真是把“嘴炮外交”玩到了極致。他那張嘴,簡直就是北約的“緊箍咒”。早在2017年1月15日,即就職前幾天,懂王在接受倫敦《泰晤士報》和德國《圖片報》的聯合採訪時,就重申北約“已經過時”的觀點,當時可把一眾歐洲老牌政客嚇得夠嗆。上任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每次北約峰會,他都像個催債大爺似的,板著臉指責歐洲盟友們“搭便車”,國防開支不足,更有趣的是,他衡量盟友忠誠度的標準簡單粗暴——看對方軍費占GDP的比例是否達到2%。 在2018年布魯塞爾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再次施壓,甚至提出將國防開支目標從GDP的2%提高到4%。這讓許多歐洲領導人感到震驚和不安,因為即便2%的目標對他們來說也已經是一項挑戰。 再看,這次去海牙,人還沒到,懸念就先扔出來了將國防開支作為核心議題,甚至要求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但關於保衛盟友的承諾,他依然“避而不談”。 澤連斯基也受邀參加北約峰會,據有關消息稱,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恐怕難以成為會議的中心內容,因為美國大哥一句話——想讓俄羅斯和烏克蘭坐上談判桌,小澤這不又妥妥地被懂王拿捏了。 拿錢“贖身”?北約盟友的“血淚史” 為了讓特朗普“龍顏大悅”,北約的盟友們這些年可真是沒少“出血”。從他上任第一天起,他就把“2%軍費GDP”當成了一條雷打不動的“鐵律”。 在特朗普的"鼓勵"下,北約盟國確實增加了國防開支。但這個過程充滿了黑色幽默——各國政府不得不向本國議會解釋,這些增加的軍費不是為了應對實際威脅,而是為了安撫大洋彼岸那位喜怒無常的盟友。加拿大特魯多政府的處境尤為尷尬,他們一邊在國內推行進步主義政策,一邊不得不為F-35戰機編列預算,只為了避免接到特朗普的"憤怒推特"。 東歐國家在這場戲中扮演了特殊角色。他們一方面是最堅定支持增加軍費的國家(畢竟俄羅斯就在家門口),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特朗普對普京的曖昧態度。這種精神分裂式的外交處境,讓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領導人們時常陷入沉思——我們增加軍費到底是為了防誰? 懂王在社交媒體平臺的一篇帖子中分享了一張他收到的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的短信截圖。呂特在短信中表示,他已獲得北約成員國的同意,同意實現5%的國防開支目標。 這簡直就是一出現代版的“贖身記”啊!歐洲各國,為了換取特朗普那一句模糊不清的“保衛承諾”,一個個勒緊褲腰帶,把大把鈔票投進了軍工複合體的“無底洞”。您看,這不很明顯嘛,“成員國已根據他的要求承諾增加開支”,可即便如此,特朗普依然不滿意,仍然“避而不談”!這不明擺著就是“我就要你錢,可我偏不給你承諾”的無賴嘴臉嘛! 特朗普的“生意經”:北約還是“北約公司”? 在特朗普眼裏,北約似乎從來都不是什麼“神聖的同盟”,而更像是一個由他控股的“北約公司”。他關心的是投入產出比,關心的是每個成員國是不是按時交“會費”,是不是給自己“做貢獻”。 這種“生意人”的思維,讓習慣了“大愛無疆”和“共同價值觀”說辭的歐洲政客們大跌眼鏡。他們習慣了美國扮演“世界員警”,替他們衝鋒陷陣,如今卻發現這個“員警”開始收“保護費”了,而且這“保護費”還收得理直氣壯,毫不含糊。 到2024年,有23個北約成員國預計將達到或超過2%的國防開支目標,這比2020年(當時只有9個國家達標)有了顯著提升,2025年再到5%,懂王恐怕做夢都要笑醒了。 歐洲的“集體焦慮症”:離不開又愛不起的尷尬 歐洲盟友們這種“集體焦慮症”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深層的尷尬。他們明白,儘管特朗普嘴上不饒人,但他治下的美國仍然是北約的基石,離開了美國,北約的軍事實力將大打折扣。烏克蘭危機更是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面對俄羅斯的威脅,單靠歐洲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即使被特朗普“騎臉輸出”,他們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裏咽,繼續增加軍費,繼續忍受特朗普的“無理取鬧”。這就像一個被PUA(精神控制)的伴侶,明明知道對方不對,卻又離不開,只能繼續在掙扎中尋求一絲安全感。 從“華盛頓共識”到“特朗普獨白”:北約的未來在哪里? 北約成立於冷戰時期,其核心宗旨是“集體防禦”。然而,隨著冷戰結束,北約的定位一直在調整。從最初對抗蘇聯,到後來的反恐、維和,再到現在的應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挑戰”。 而特朗普的出現,更是讓北約內部的裂痕暴露無遺。他這種赤裸裸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對傳統盟友關係的顛覆,讓北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機。在“特朗普獨白”式的外交模式下,曾經的“華盛頓共識”似乎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盟友們對美國承諾的疑慮,以及對自身未來的迷茫。 世界視角下的“北約大戲”:看客還是參與者? 美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現在不僅自己內部矛盾重重,對外政策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北約,這個曾經看似堅不可摧的軍事同盟,也因為內部的利益分歧和領導人的“不靠譜”,顯得搖搖欲墜。 當然,我們看戲歸看戲,也要保持警惕。畢竟,北約的任何舉動,都可能對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形勢產生影響。我們不希望看到一個分裂的北約成為某些國家轉嫁國內矛盾的工具,更不希望看到北約為了尋找新的“敵人”而將矛頭指向自己。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的每一次“表演”,都那些曾經天真地以為“天下太平”的盟友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防務政策和國家利益。他讓一些國家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走上一條更加獨立的道路。 海牙的北約峰會還在進行中,特朗普的“嘴炮”估計還會繼續轟炸。北約的盟友們,估計還要繼續在“掏錢”和“忍受”之間掙扎。 作為看客,我們拭目以待。這出相愛相殺的大戲,究竟會走向何方?是最終勞燕分飛,還是繼續糾纏不清?咱們搬好小板凳,瓜子汽水備好,接著看下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