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如今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美国飞机进入伊朗领空犹入无人之境。 B-2轰炸机长途奔袭,全程没有遭受任何拦截打击。 ![]() 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国家机密更是如数家珍,以色列一夜之间杀死9名伊朗核科学家,美国精准轰炸三个核试验基地。 以色列预告说自己要轰炸伊朗电视台,第二天果然打中,明牌告诉你要打哪里,伊朗照样防不住。 ![]() 从军事武器上对领空的护卫,到国家情报的保密工作,伊朗都一败涂地。 事发之后,伊朗情报和安全部队已经逮捕了超过700名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人。 ![]()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 700个间谍简直是遍地都是啊,怪不得核科学家都被以色列杀干净了,不光是科学家,连军事将领都死了不少。才想起来抓人,之前干嘛去了? 军队都不安全,国家的安全当然无从保障。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查获了超过1万架以色列的无人机,可见伊朗的千疮百孔。 ![]() 图为伊朗纳坦兹核设施 防空系统的“眼睛”和“耳朵”一旦失灵,整个国家防御网络瞬间就瘫痪了。这时美国轰炸机可以大摇大摆地飞进来,在安全距离外,从容地投下弹药。 这套“尖刀破网,重锤清场”的打法,是美军玩了几十年的老套路,叫“穿透性制空”。虽然老,但对付一个没有体系化防御能力的对手,依然是降维打击。 ![]() 反观伊朗,空有堆积如山的导弹,却像一个力大无穷的巨人,被人用黑布蒙住了眼睛,用棉花堵住了耳朵。 看到伊朗今天的遭遇,我们才明白,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就选择死磕航天和雷达,这是前辈们的先见之明啊! ![]() 反观我们,从“两弹一星”的那个年代开始,就确立了一条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铁律:国家安全的核心命脉,国之重器,绝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的善意和施舍。 自己的命运,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回望我们自己,这条路走得何其艰难。没有图纸,我们的科学家就对着别人淘汰的雷达,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解、测绘、仿制。 ![]() 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们靠着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凭着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硬生生把几十年的技术鸿沟给一点点磨平了。 这个过程,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能自信的底气,正来自于这个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建立起来的,从基础科研到尖端制造的完整工业金字塔。 ![]() 当全世界都在追逐隐身战机时,我们不仅在埋头研制自己的歼-20,更在思考一个更要命的问题: 如何才能有效打掉别人的隐身战机?这种“矛与盾”同时发展的辩证思维,催生了一整套完全不同的、非对称的打法。 ![]() 如果说美军的空中力量是技术、经验和全球部署能力的集大成者,是武林公认的霸主。那么我们的破局之道,就是不跟你在同一个规则下玩。 过去十年,中国军队几乎是倾尽全力在做一件事:编织一张高速、坚韧、无孔不入的“神经网络”。 ![]() 这个理念叫“网络中心战”,或者“马赛克战争”。听着很玄乎,说白了,就是把战场上的一切——一架飞机、一艘军舰、一个雷达站,甚至一名士兵——都看作一小块“马赛克”瓷砖。 通过强大的数据链,把这些碎片无缝地拼接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实时更新的战场全景图。 ![]() 它要做的,只是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和精确坐标,像发个微信一样,瞬间分享给几百公里外的“武器库”——比如挂满远程空空导弹的歼-16,或是海军的055大驱。 即便某个指挥节点被摧毁,像预警机这样的先进节点,甚至可以临时接管一小片战场的指挥权,整个体系依然能高效运转。 ![]() 伊朗的困局,恰恰是缺少这张“网”。它的武器再多,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永远无法形成一个联动的面。 我们把家门口打造成一个谁也进不来的“禁区”。依托S-400和我们自产的红旗-9等先进防空系统,可以在沿海地区建立起纵深数百公里的立体防空网。 ![]() 这招的核心思想,不是追求全歼对手,而是无限抬高对方的进攻成本,让其每一次突防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战损,最终逼迫其知难而退。 所有这些战术、战略和思想,最终都建立在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实力之上——一个完整、强大、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是最底层,也是最坚实的一层。 ![]() 伊朗为什么造不出自己的先进战机和神盾舰?因为它缺乏一个能够支撑起尖端制造业的工业基础。 它的军工,更多的是在别国淘汰的旧装备上修修补补,搞一些“逆向工程”,小打小闹可以,但永远无法实现从基础材料、核心芯片到关键算法的全链条自主创新。 ![]() 伊朗伊斯法罕核设施 再看伊朗上空的硝烟,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个国家在硬件、网络、思想和工业四个层面上的全面溃败。 而一个国家真正的安全感,也绝非来自几款光鲜亮丽的明星武器,而是源于在这四个看不见的战场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磨砺和深远布局。 ![]() 剑,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让对手不敢轻易动杀心。当你的剑足够锋利时,和平,才会变得足够珍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