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北約“日落”,歐洲的覺醒時分!

2025-3-17 08:31| 發佈者: 昆山玉石| 查看: 15| 評論: 0

摘要: 1991年2月25日,匈牙利布達佩斯寒風凜冽,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六國代表依次在檔上簽字,給早已消亡的北約的戀生組織——華約開具了一份死亡證明,預示著這個在猜忌和恐慌中成立的軍事聯盟就此瓦解。而歷史就 ...

1991225日,匈牙利布達佩斯寒風凜冽,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六國代表依次在檔上簽字,給早已消亡的北約的戀生組織——華約開具了一份死亡證明,預示著這個在猜忌和恐慌中成立的軍事聯盟就此瓦解。

而歷史就是一個輪回,34年後的今天,相應而生的雙生子北約似乎也走到了自己的黃昏時刻。

 

英國《每日電訊報》31日報道,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裏迪斯稱“北約可能即將走到盡頭”。這不禁讓人想起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拋出的“北約腦死亡論”,如今這一預言似乎正在加速應驗。

重新審視:北約本質——美國對歐控制的枷鎖。

在失去戰略對手華約的34年間,北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近期拉脫維亞總統埃德加斯·林克維奇對這一問題做了回答,他說北約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解散,是因為美國要借助北約來對抗俄羅斯。

言外之意就是,北約就是美國用來開展地緣鬥爭的的那把利劍,對歐洲來說北約就是美國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鎖。

這話沒錯,多少年以來美國就是利用“威脅+嚇唬”的手段“精神控制”著歐洲。

 

上世紀90年代,歐洲為了尋求自身安全而不惜犧牲自主性委身於美國,在北約組織中甘願聽候美國差遣,而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推動歐洲戰略自主的呼聲越來約高,作為北約“邪教頭子”的美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它利用北約介入一些地區危機,以“地緣威脅”來催眠歐洲,長期處在不安全中的歐洲明顯不經嚇唬,只能一次次地在驚恐中妥協,具體案例可以參考科索沃戰爭,不多贅述。

除了精神控制,經濟上美國也利用北約輕鬆將歐洲拿捏。

就有數據顯示,北約成員國2024年軍費總額達1.3萬億美元,其中70%進入美國軍火商的腰包,而歐盟卻因能源危機損失超8000億歐元。

 

歐洲前面撒錢,美國隨後獲利,這種模式在俄烏衝突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挑起俄烏衝突後,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導致俄羅斯運往歐洲的天然氣價格陡增,然而前腳歐洲還在犯愁,後腳美國的能源就進入了歐洲市場。

 

這絕不是孤例,再如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吸走歐洲製造業投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利潤暴增300%,而德國工業用電價格飆升470%

近日美俄針對解決俄烏問題的會談更是將歐洲推入了深淵。出錢出力的歐洲竟然出現在協議的菜單而不是談判桌上。這成了壓垮歐洲乃至北約的最後一根稻草。

衝破枷鎖:戰略自主才能絕處逢生。

正如美國副總統萬斯說的,“歐洲該學會自己付安保費”,近期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將國防開支大幅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特朗普的商人屬性使得北約的集體防禦條款成了一張可以反復塗改的租賃合同。

也許是歐洲意識到了這一點,北約國家紛紛對這個苟延殘喘的組織表達了質疑,解散北約的呼聲空前高漲。

法國左翼領袖梅朗雄在國民議會發表“掀桌式言論”,表示“退出北約,絕不成為美國對抗中俄的炮灰”。其實,法國早已於去年暫停繳納北約會費,將資金用於第六代戰機與核潛艇的升級,並以289票通過了《退出北約程式法案》一讀。還違背美國意志與中國簽署350億歐元新能源協議。

 

德國大選後,接替美國鐵杆跟班總統朔爾茨上任的德國基民聯盟主席、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茨強調:歐洲應該實現“擺脫美國而獨立”。

法德西三國啟動“歐洲軍”試點,計畫5年內建立獨立快速反應部隊,法俄啟動安全對華,普京承諾“北溪爆炸案查清之日,就是俄歐破冰之時”。

 

還有,挪威私營企業Haltbakk Bunker拒絕為美國核潛艇供油,匈牙利國會以壓倒性多數否決北約東擴提案,土耳其宣佈退出北約聯合軍演,更有內部消息曝出,北約21個技術骨幹集體辭職,原因是特朗普安插的人“只會搞政治”。

去年一項民調顯示,68%歐盟民眾支持戰略自主也有數據顯示法蘭西雄雞覺醒話題在洋抖TikTok播放量突破10億次。

看起來,北約的解散命運順理成章。然而……

絕非坦途:覺醒之路佈滿荊棘

227日,在英國首相斯塔默與特朗普會面的白宮橢圓辦公室內,特朗普一句“你們能獨自對抗俄羅斯嗎”,像一擊重錘將歐洲的防務自主夢擊碎。全場的哄笑聲和瘋狂按動的快門聲,似乎在提醒著歐洲,想要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約內部檔顯示,歐洲70%的軍事行動仍以來美軍情報和後勤支持。沒有獨立的情報能力,更別提核威懾能力了。  

況且歐洲各國軍工水準參差不齊,當前歐洲的2200家國防承包商大多由於規模小而缺乏競爭力。而分散的軍火採購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武器系統型號繁多,互不相容。因此利益訴求差異和相互競爭更導致歐洲整體防務佈局嚴重“碎片化”。

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俄烏衝突使得歐洲經濟大傷元氣,脫離了美國,歐洲也難以獨自支付軍事裝備的研發、採購、維護,以及軍事行動等開支。

而自身的分歧也是阻擋歐洲防務自主的攔路虎。法國曾提議建立一支“歐洲軍隊”,然而這一想法被德國和波蘭等國家反對。可見歐洲國家在防務上問題上有著不小的裂痕。

 

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北約內部也被分成了東歐和西歐兩個陣營,東歐陣營認為,自身受地緣因素影響,應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來遏制俄羅斯的威脅,而西歐陣營則擔心經濟利益受損,因此態度較為謹慎。

 

美國的影響也根深蒂固。為防止歐洲自主思潮崛起,美國通過NGO資助歐洲極右翼勢力,策劃“黃馬甲2.0”抗議。且在對美立場上,歐洲各國也有著不同的態度。波蘭、荷蘭等親美國家仍然維持與美國的緊密防務合作,而法國、德國則力主擺脫美國的束縛構建獨立的歐洲防務體系。

 

如今,北約各國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繼續依賴美國在北約的框架下走向分裂,在美國的操弄下苟延殘喘,還是奪過指揮棒建立自主防務體系,讓北約將變成一個歷史名詞,真正實現歐洲覺醒,歐洲人也許早已知道答案。

北約帶不來和平,只能帶來泥濘。如今已是“日落時分”,也許也是歐洲的“覺醒時分”。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4-16 17:19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