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全球南方成为航天合作重要参与者

2025-2-22 00:2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368| 評論: 0

摘要: 过去,“太空竞赛”因美苏冷战而被赋予了浓重的历史色彩。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媒体和一些政客大肆渲染中国“太空威胁”,主张同中国开启“新太空竞赛”。在此背景下,中国航天应在维持对美“既竞争又对话” ...

过去,“太空竞赛”因美苏冷战而被赋予了浓重的历史色彩。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媒体和一些政客大肆渲染中国“太空威胁”,主张同中国开启“新太空竞赛”。在此背景下,中国航天应在维持对美“既竞争又对话”的基础上,发力新的合作路径、寻找破局点。作为新兴力量,全球南方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全球南方开展航天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中美关系是百年变局下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双方虽然均有不直接发生正面武装冲突的默契,也都强调对话沟通的重要性,但美国在贸易、金融、航天等领域针对中国挑起的摩擦,不仅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竞争,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重创全球治理与科技合作。

在航天领域,美国长期通过“沃尔夫条款”等封锁手段,限制中美潜在的合作,试图遏制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SpaceX的星链计划与成立“太空军”也都反映了美国推动太空军事化和商业化的激进动向,让太空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失序。

但面对中国航天持续的自主创新突破,美国也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前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了太空发展相关报告,核心思路就是强调既要不择手段维持美国领先,又要尊重中国能力、保持沟通。这本质上并没有脱离拜登时期的“护栏”思维,短期内美国对中国发起航天竞争的烈度只怕有增无减。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合作模式与途径,打破技术封锁和市场壁垒。

全球南方正是拓展航天合作、培育航天市场的关键第三方。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卫星和火箭技术的普及,太空经济预计将从2023年的630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1.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通信、定位、导航以及地球观测服务将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农业、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步升级,使全球南方国家在航天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卫星技术改善农业、气象和通信服务;拉美国家致力于发展遥感卫星和导航系统;东盟国家则更重视发展气象卫星,以提升气象预报、海洋监测和灾害预警能力。这些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但市场潜力巨大,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与全球南方的航天合作已有不少成功案例。1988年至今,中国与巴西合作开发的资源卫星项目已持续三十多年,共同研制6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向巴西以及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等国际组织提供数据,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此外,中国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了“太空丝路”,为玻利维亚、老挝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卫星发射和技术支持。通过同这些国家的技术合作和联合研发,双方建立起独立的航天产业链,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的同时,也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构建起更加公平的国际航天秩序。

未来,中国不断拓展、深化全球南方航天合作的空间,将有望创造出一个远大于中美的航天市场,具体而言要做好三部分。第一,拓展合作界面,开展更广泛的全球南方航天合作。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研发项目,在相对低端的技术层面,如提供低成本卫星发射服务、合作开发卫星等,凭借相对低廉的合作成本与完善的服务,扩大全球南方航天市场的基本盘。

第二,充分利用我国在空间站科研项目、月球与火星探索领域的独特优势,以高水平太空科研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共建全球南方航天合作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载人空间站大系统已经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预计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之后将升级为月球基地。通过更多优秀研究项目与更高效的人才流动,实现全球南方航天领域科研的快速提升,有益于释放全球南方国家的航天市场潜力。

第三,把握太空探索对“中国航天”品牌塑造的战略机遇。从“阿波罗计划”、国际空间站到SpaceX,“美国航天”的品牌建设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积累过程。“中国航天”品牌打造,同样需要一次声势浩大的展示机会。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将成为全球南方开展太空探索与研究的“助燃剂”,既能增强各国开展航天合作的意愿,也将坚定其对“中国航天”的信心,打牢合作的基础。(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申罡】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23 04:59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