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时阐述了中方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看法。“王毅在联合国推动多边主义,而美国似乎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前进。”香港《南华早报》19日评论称,中国外长对多边合作的强调延续了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核心议题。在讲话中,王毅重申了中方在推动乌克兰和中东和平进程中作出的努力。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1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围绕“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举行高级别会议。会议由王毅主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作形势通报,安理会成员等100多国高级别代表包括多国外长出席。
王毅在谈及乌克兰问题时表示,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即将超过3年。近期,寻求对话谈判的趋势在上升。中国从危机发生后就倡导政治解决,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将继续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为遵循,会同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出更多客观、公正、理性的声音,为止战汇聚共识,为和平铺路架桥。
路透社评论称,俄罗斯和美国官员周二在沙特会晤并同意推动结束乌克兰战争后,王毅在安理会上作出上述表态。也是在这场安理会会议上,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关于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努力,“越来越清楚谁是真正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世界,谁则依然活在过去,竭尽全力推动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议程”。
王毅同时谈到了加沙问题。他表示,中东局势依然脆弱紧张。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园,不是政治交易的筹码。“巴人治巴”是加沙战后治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坚持“两国方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实现中东地区长治久安。
《南华早报》分析认为,王毅的表态与他近日在欧洲多国访问期间的表态一脉相承,他强调中国倡导的“基于共识”的合作模式,与特朗普第二任期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王毅在会后对记者表示,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不能搞弱肉强食,更不能重回“丛林法则”。团结比分裂好,合作比对抗好。只有这样,各国才能共赢,世界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
“在欧洲因特朗普对乌克兰问题的干预而心烦意乱之际,这名中国高级别外交官先是访问了英国和爱尔兰。”美国彭博社18日报道称,“随后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向与会者表示,多极化的世界‘正在成为新的现实’,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
报道认为,中国希望在安理会会议上传递一种“稳定和可预测的态度”,并呼吁加强联合国建设。“王毅在发言中并未点名美国。”但彭博社认为,中国的态度与美国对比明显——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政府威胁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关税并挑战其传统盟友,同时寻求让美国远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权理事会等全球性机构。
据报道,王毅将前往南非出席本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将缺席这次会议。此前,鲁比奥批评南非的土地政策和社会平等政策,并认为G20过于关注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议题。
“多边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得人心。各国都要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弘扬多边主义理念,重振多边主义精神。”王毅会后对媒体发表谈话时称,“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将坚持践行多边主义,坚守联合国理想,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