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思想中国》杂志2月17日文章,原题:DeepSeek:“对华恐惧症”如何蒙蔽了西方对中国人工智能实力的认知 坦率地说,深度求索(DeepSeek)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占据全球各大新闻头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在中美竞争中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制开发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试想一下,如果DeepSeek是在日本、德国开发的,西方政客和媒体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吗?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从中国最好的大学招募了一些顶级人才。他认为,经验可能是创造力的潜在障碍。他鼓励团队要有想象力和创新。这些年轻人代表了新一代创意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 尽管中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科技强国,但西方许多政客仍认为中国人只会“窃取和抄袭”。歇斯底里的“对华恐惧症”以及对与中国进行教育和科学交流的傲慢限制,导致许多西方政客对中国的真实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最新进展一无所知。例如,在中国国内,发展势头迅猛的DeepSeek 面临着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而这些后起之秀被认为正处于中国AI领域的前沿。 美国硅谷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西方的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深圳或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国的高科技枢纽。 DeepSeek的成功正引发有关美国是否需要新战略的争论。一些人试图淡化DeepSeek的重要性。他们声称,DeepSeek依赖于从国外秘密购买高级图形处理单元(GPU)。他们认为,美国的出口管制已经并将继续对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产生影响。其他人则表示,DeepSeek在技术上是创新的,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他们认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是无效的,而且适得其反。 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时,西方政客往往使用同样的策略:他们先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声称“中国窃取了美国的技术”,从而抹黑DeepSeek;然后通过提出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暗示用户的数据“可能会”被转移给中国政府,从而引起人们的担忧;最后就以此为借口禁止中国的应用程序和产品。 陈词滥调的“国家安全”指控是一种懒惰且乏味的论调,已被滥用,反映出那些无法或不愿适应新地缘政治格局的政客的下意识反应。不出所料,美国国会的几名议员计划提出一项法案,禁止政府拥有的设备使用DeepSeek应用程序。 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高科技竞争中,DeepSeek并不孤单,其他中国公司也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在全球高科技比赛中,中国也并不孤单。在亚洲、日本、韩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都在AI这项雄心勃勃的技术发展上投资。 展望未来,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全球高科技竞争?我们是要把高科技竞赛变成“零和游戏”,还是要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以此造福所有人?与封闭的AI模型不同,DeepSeek是开源的,可以免费使用尖端技术。如果中国初创企业可以学习西方现有的技术,为什么西方企业和消费者不能从中国的新发明中受益? DeepSeek等项目的兴起呼唤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必须建立一个国际机制,制定一些有关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协议或规则。技术可以由所有人共同开发,也可以为所有人服务。如果像DeepSeek这样的新项目能够在推进技术革命方面激发更大的国际合作,那么人类将得到更好的服务。 技术不应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它们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公共产品,用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为全人类创造更大的繁荣和幸福。在这个美国并未垄断技术的多极世界里,美国政界人士和公众必须摒弃短视和恐惧,接受美国以外国家开发的新技术。(作者为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教授朱志群,王从译) 【责任编辑:王月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