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160岁零售巨头暮气沉沉

2025-2-16 21:5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334| 評論: 0

摘要:   近日,美国知名零售商梅西百货宣布,将在美国境内关闭66家门店,作为其“大胆新篇章”战略的一部分。未来,公司还将逐步缩减门店总数至“不足半数”,以降低运营成本。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梅西百货第一次大规 ...

  近日,美国知名零售商梅西百货宣布,将在美国境内关闭66家门店,作为其“大胆新篇章”战略的一部分。未来,公司还将逐步缩减门店总数至“不足半数”,以降低运营成本。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梅西百货第一次大规模关店了。早在2020年2月,梅西百货就曾宣布裁员2000人左右,并在3年内大规模关闭125家门店。2024年1月,梅西百货再次宣布关闭5家门店,并裁员2350人。显然,这家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美国零售巨头已然步入收缩通道。

  梅西百货的故事开始于1858年。当时,36岁的罗兰·哈赛·梅西在纽约曼哈顿开设了一家杂货店,仅用1年时间,这家小店就实现了全年销售额8.5万美元的业绩。此后,梅西杂货店不断扩大规模,商品种类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百货商店模式。

  梅西去世后,曾在梅西百货开瓷器店的内森·施特劳斯和伊西多·施特劳斯两兄弟于1895年收购了这家公司,并于1902年将其迁至纽约黄金地带——先驱广场,正式更名为“梅西百货”。1924年,梅西百货在第七大道开张,当时的媒体盛赞其为“世界最大商店”。

  梅西百货的崛起,与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商业大发展紧密相连。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消费的蓬勃发展,梅西百货迅速成为行业巨头。但到20世纪中后期,美国零售业出现了新变化,新的细分业态不断涌现,连锁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纷纷壮大,开始瓜分传统百货商场的份额。虽然梅西百货采取了并购及扩张等措施,试图以量取胜,巩固其行业地位,但过于激进的扩张战略也给公司财务指标带来了巨大压力,最终导致其业绩崩盘,于1992年宣告破产。

  1994年,梅西百货被联合百货收购,公司净销售额从次年开始重回增长轨道。2005年,联合百货又斥资110亿美元收购了北美另一个零售巨头,一举将旗下百货商店数量扩至超1000家。2007年,联合百货更名为“梅西集团公司”,作为新集团两大核心品牌之一的新“梅西百货”也重新迎来了“高光时刻”。

  然而,进入21世纪,百货作为零售业曾经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整体堕入低谷。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梅西百货在内的传统实体店铺普遍受到了冲击。

  更糟糕的是,面对汹涌而来的变革,梅西百货的反应只能用“完全搞不清状况”形容。当亚马逊、沃尔玛等新巨头依托科技力量迅速崛起时,梅西百货却试图沿用传统的规模化扩张模式与其抗衡。这种策略非但没有帮助梅西百货实现复兴,反而让公司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

  在电商的冲击下,梅西百货本土销售额不断下滑,被迫开始转向海外寻求新的市场。

  2015年,梅西百货入驻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进口零售平台天猫国际,并试图通过线上模式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由于缺乏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了解,梅西百货始终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高价低质的商品、缓慢的物流以及老旧的产品款式,根本无法引起大多数消费者的兴趣。最终,梅西百货在2018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梅西百货不得不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2024年2月,梅西百货发布“大胆新篇章”战略,目标是未来3年内关闭约150家表现不佳的门店。

  在关闭门店的同时,梅西百货还加快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一方面,公司计划升级350家门店,招募更多销售人员以提供更好的线下购物体验;另一方面,继续发展线上业务,以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

  梅西百货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自身经营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但仅就目前已经公开的措施,尚未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

  应该说,作为全球零售业曾经的标杆,梅西百货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虽然已经被大幅削弱,但依旧保有不少底牌,许多念旧的消费者直到今天也依旧喜欢到梅西百货去逛一逛。但“情怀消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再辉煌的过往,只要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终将被抛弃。在数字化时代,唯有满足新需求、拥抱新业态、抓住新客群,在保住存量消费者的基础上寻求增量,企业才能长长久久经营下去。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最新評論

有貓膩兒-有猫腻儿

GMT+8, 2025-2-22 14:13

Powered by 有貓膩兒

@2022-2024有貓膩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