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彭博社13日称,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这一措施的研究工作将在4月1日之前完成,总统可以在之后立即采取行动。一名白宫官员告诉记者,政府将首先审查对美贸易顺差最高或者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尽管美方已就“对等关税”提前发出预告,但正式公布消息后,国际舆论依旧陷入震荡。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一名律师的话称,转向对等为基础的关税体系将是“美国贸易政策的根本改变”,也是当前多边贸易体系建立70多年以来“最大的改变之一”。外媒纷纷分析哪些经济体将受到显著影响,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提到的有印度、日本、欧盟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欧盟委员会14日发表声明称,欧盟将“坚决、迅速地”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作出反应。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美方的做法可能被视为开启谈判的信号,而非将这项措施落实到底的决心。据报道,印度、日本、韩国等表示,计划或者已经就“对等关税”与美国展开磋商。彭博社评论称,无论结果如何,美国政府的政策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美列举“不对等待遇”例子
13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说,“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征收对等关税,这意味着无论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多少关税,我们也将向他们征收相同的关税,不多不少”。白宫网站发布消息称,特朗普当天推出的贸易政策名为“公平与对等计划”。备忘录称,美国多年来遭受着不公平的贸易待遇,无论是来自盟友还是对手。这种不对等的贸易关系是导致美国存在庞大且持续性商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方列举出一系列贸易伙伴未给予美国对等待遇的例子:巴西对从美国进口的乙醇征收18%的关税,后者则仅征收2.5%;印度对美国摩托车征收100%的关税,后者征收2.4%;欧盟可向美国出口所有贝类,但其禁止进口美国48个州的贝类……
《纽约时报》14日说,这一“雄心勃勃”的举动可能打破全球贸易规则,并引发激烈谈判。数十年来,美国一直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机构的谈判来设定关税水平,如今,这可能变为完全由美国官员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决定新关税。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研究员奥尔森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美国的“对等关税”计划将给已被削弱的全球贸易体系造成又一次沉重打击。
《纽约时报》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恩说,这一新举措将在两个方面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不同的经济体征收不同的关税将违反世贸组织成员之间不相互歧视的承诺。若美国提高关税税率,超过与其他成员谈判达成的最高水平,那也会违反贸易规则。美联社援引卡托研究所贸易专家林西科姆的话说,现政府的关税计划反映了“对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根本误解”。
印度、日本和欧盟受到的影响“尤为重大”?
“几乎每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但此举对印度、日本和欧盟的影响可能尤为重大。”《纽约时报》称。美国《华尔街日报》说,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国家将受美国“对等关税”行动影响最大。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较高的国家包括印度、巴西、越南、阿根廷,以及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
特朗普13日告诉媒体记者,在贸易方面,美国盟友往往“更坏”,欧盟在对美贸易上“绝对残忍”。德国《柏林报》14日称,德国去年的对美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700亿欧元。由于欧盟10%的汽车进口关税高于美国的2.5%,因此“对等关税”措施将令德国汽车行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对于美方的做法,一些德国媒体十分不满。《商报》14日评论说,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让美国汽车行业“再次伟大”只是一场经济骗局。
此外,《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团队也可能针对征收增值税的国家采取行动,比如欧盟成员国,它们的平均增值税税率约为22%。《华盛顿邮报》称,特朗普及其顾问将增值税视为“另一个名称的关税”。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4日说,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对增值税的重新解释可能引发贸易战”。美国总统13日还提到,欧盟“对美国企业非常严厉”。
据法新社14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将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贸易政策视为“朝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欧盟将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作出“坚决、迅速”的反应。
在《华盛顿邮报》看来,面对美国的关税计划,欧盟官员“陷入了两种本能之间”:要么强硬地抵制,要么想方设法安抚并致力于将损害降至最低。后者以降低欧盟的汽车进口关税的提议为例,该想法在布鲁塞尔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据报道,一些欧盟官员在华盛顿进行“外交请求”,他们可能愿意购买更多美国能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4日评论说,美国的“对等关税”也将“矛头直指日本”。在美国政府重点审查的“不对等贸易关系”中,还包括美方遭受的非关税壁垒,以及不公平或者有害做法,包括补贴、繁重的监管要求等。《日本经济新闻》说,日本工业产品的“规格”和安全标准等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关注对象。另外,日本是美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在大米、小麦等部分农产品上,日本政府实际上对进口实施管控。对于此类机制,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施压。共同社称,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14日表示,已就“对等关税”一事开始与美国政府展开沟通。
《韩国经济》14日认为,韩国成为“对等关税”目标的可能性在增加,美国可能针对其现行的增值税采取行动。另外,韩国在线平台监管、新药价格管制等是美国商界诟病的对象,它们可能被认定为“非关税壁垒”。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称,美国也可能在半导体、汽车等对美顺差较大的行业加征关税。据报道,韩国政府为此计划全面启动对美外交磋商。但问题在于,韩国目前无法与特朗普直接进行领导人谈判。报道说,即便韩国准备送出增加美国能源进口、扩大在美汽车生产等“礼物”,也缺乏合适的渠道来传递这些信息。
“不仅仅是一种谈判姿态”
《纽约时报》称,美国政府是利用“对等关税”计划大幅提高美国的进口壁垒,还是将其作为一种杠杆,迫使其他国家最终开放市场、做出让步,这有待观察。《华尔街日报》13日称,华盛顿没有立即将“对等关税”付诸实施令美国大型企业松了一口气。《联合早报》称,美方的做法可能被视为开启谈判的信号。特朗普此前对墨西哥、加拿大也使出了同样的招数:对方让步后暂时收手。根据白宫官员的说法,特朗普希望与其他国家讨论现有政策如何造成不平衡的贸易环境。如果其他国家愿意下调关税或取消其他贸易壁垒,那么特朗普也非常乐意降关税。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高级主管利普斯基认为,“对等关税”计划不仅仅是一种谈判姿态,而是美国政府向几乎所有国家发出的一种警告。《华盛顿邮报》则评论说,尽管特朗普经常考虑提高关税,但他委托撰写的众多研究与报告并未回答一个问题:其最终目标是要扭转数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还是与个别贸易伙伴达成协议。
彭博社称,无论结果如何,美国政府的政策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等待,白宫如何做出可能破坏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关系的决定。这种不确定性也将对美国产生影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仅仅是“关税威胁”就有可能抑制商业投资,并导致美联储进一步推迟降息。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投资都依赖于确定性,当华盛顿的贸易政策反复无常,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看到在美投资开始回落并萎缩。
关税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也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华尔街日报》认为,这种影响对美企来说可能是“好坏参半”,关税将导致外国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可以刺激美国国内制造业发展。但与此同时,像汽车制造商这样依赖进口零部件进行生产的美国制造商将面临更高的投入成本,这可能会挤压利润率,并导致裁员。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雯 裴茗】